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10-12,共3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资助
参考文献5
-
1孙大业 郭艳林 等.细胞信号转导(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
2孟庆云.论藏象学说的形成与特点.中医杂志,1986,27(3):48-49.
-
3程昭寰.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本因素[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51-52. 被引量:1
-
4程昭寰.论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中医杂志,1997,38(3):136-140. 被引量:9
-
5Chro.,GP,吴卫平.应激与应激系统系乱的概念概述身体的和行为的内环境…[J].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1992,11(5):290-29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25
-
1潘延云,朱正歌,孙大业.植物磷脂酶C及其参与的信号途径[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229-234. 被引量:6
-
2陈丽云.近年来藏象学说研究进展概述[J].中医药学刊,2005,23(8):1394-1396. 被引量:3
-
3刘继民.长期心理应激对大鼠血浆皮质酮、儿茶酚胺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3):226-228. 被引量:18
-
4邓时贵.术后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81-984. 被引量:2
-
5邓时贵.手术后疲劳综合征与中医肝脏理论相关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41-1242. 被引量:7
-
6颜霞.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19(11):2261-2262. 被引量:14
-
7陈炳.中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94-996. 被引量:3
-
8杨威,刘寨华,于峥.“藏象”概念之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86-87. 被引量:5
-
9陆周翔,张勤,裘华森,隋新兵,周济春,顾锡冬,李超,王刚,徐俊,方迪龙.人参皂甙Rb1对小鼠肝切除术后疲劳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7):515-517. 被引量:1
-
10赵益业,林燕钊,赵彩琼,蔡宇.亚健康状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中医养生学防治[J].江苏中医药,2008,40(10):9-11.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141
-
1任青玲,张宗明.传统中医研究方法与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191-194. 被引量:3
-
2贾春华.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12. 被引量:74
-
3郭霞珍."肾应冬"生理机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4,19(z1):74-76. 被引量:4
-
4朱崇斌,孟昭威,周逸平.时辰对循经感传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9(1):65-66. 被引量:7
-
5岳欣云.教育研究三种范式的比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55-58. 被引量:4
-
6萧放.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582-586. 被引量:13
-
7沈自尹.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5):321-322. 被引量:24
-
8刘长林.经络的时间本质——人身虚体系统试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43-47. 被引量:14
-
9罗卫芳,郭树仁,王友京,程士德.中西医结合探索“肾通于冬气”的内涵——男性尿T、LH的四季变化[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31-33. 被引量:15
-
10张晓.论脏象学说的整体观[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3):5-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4
-
1张宏方,金志甲,李军,张瑛,胥冰,辛宝.小鼠胸膜间皮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与中医藏象理论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183-185. 被引量:1
-
2杨成,王良,黄秀深,张三茚,冯蓓.浅谈中医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J].中药与临床,2010,1(4):53-55. 被引量:1
-
3陈军德.全程式与全景式——论东西方两种医学模式的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21-23. 被引量:1
-
4刘晓燕,郭霞珍,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时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657-659. 被引量:1
-
5杨威,于峥,刘寨华.中医藏象学的理论体系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6-8. 被引量:1
-
6刘品祥,王志飞,刘晓燕,袁卫玲,郭霞珍.对“四时五藏阴阳”理论实验研究的思考和认识[J].吉林中医药,2009,29(8):650-652. 被引量:2
-
7易杰.中医肾藏精理论的现代研究历程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4):419-422. 被引量:11
-
8谷浩荣,贾春华,马子密,郭瑨.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时脏相应”理论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4,9(4):435-438. 被引量:7
-
9张娜,姚璇,孔煜荣,郭霞珍.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思想探讨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5):360-363. 被引量:4
-
10郑笑,赵瑞珍.“应时调衡”——中医“治未病”于节气文化中应用渊薮[J].环球中医药,2016,9(8):963-96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5
-
1赖敏,贾春华.脏腑部位与功能关系的隐喻分析[J].中医杂志,2020,61(5):392-395. 被引量:12
-
2刘悦,武华清,王述华.24节气穴位贴敷疗法对哮喘缓解期的防治效果观察[J].新疆中医药,2023,41(5):36-38. 被引量:1
-
3杜旭召,邓素玲,郑昊,韩胜.邓素玲教授运用滋补肝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总结[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4):123-125. 被引量:2
-
4蔡怡航,刘佳敏,唐丽娟,金连顺,张忠德.探析节气理论在中医临床决策中的指导价值[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585-5589. 被引量:10
-
5刘艳菊,胡啸博,葛继红,王梦瑶,袁萌,郝露露.中医药思辨型学习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8,0(10):201-202.
-
6杨成,王良,黄秀深,张三茚,冯蓓.浅谈中医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J].中药与临床,2010,1(4):53-55. 被引量:1
-
7卓廉士.从中医语境的范畴看思辨格局[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1-24. 被引量:1
-
8梁玲,陈静,梁波,王璟.中医时间医学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4):46-47. 被引量:6
-
9陈云志,秦忠,王瑶瑶,郭军,马卫东.试论维生素D为“肾藏精”理论的物质基础[J].环球中医药,2010,3(6):447-448. 被引量:47
-
10常瑞华,季新燕,冯文全,梁红娟,刘亚明.褪黑素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作用靶点评述[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3):70-72. 被引量:5
-
1张星平,范秀芳,邓宁,王庆国.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J].中医杂志,2011,52(24):2092-2093. 被引量:82
-
2赵艳,乔明琦,张惠云.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构建与研究方向[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447-449. 被引量:2
-
3郭霞珍.对中医学藏象理论研究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8):512-514. 被引量:15
-
4文颖娟,张喜德,许爱英,林洁.“脾主肌肉”实质研究的意义[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4):16-17. 被引量:3
-
5章增加.关于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9,50(5):393-396. 被引量:12
-
6梁启军.传统藏象理论的科学本义和现代藏象理论模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8):561-56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