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淮南子》的汉赋化言道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淮南子》以汉赋化的言说方式来描述道,是由道的特点和汉赋的本身素质决定的。道不可由"小言"也就是概念化的逻辑分析来言说。而汉赋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艺术,能够将诗与思,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和道的显现条件十分符合。《淮南子》运用汉赋化言道方式是道美学化的标志之一,而美学化的道则开启了其美学体系的终极视界。
作者
戴勇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淮南子》
汉赋
道
美学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祥龙.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M].北京:三联书店,1996.
2
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晋·葛洪.西京杂记[A].踪凡编.司马相如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2008.1.
4
刘勰.文心雕龙译注[M].陆侃如等译注.济南.齐鲁书社,1995.454-4-55.
5
邓傻庆.淮南子.建构的道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
共引文献
9
1
王昌树.
从意向现象学到生存现象学——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之差异[J]
.求是学刊,2007,34(3):32-36.
被引量:3
2
姜梅,赵冰.
当代建筑的三个转向与中国思想[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1):26-30.
被引量:1
3
唐国军.
诠释学与中国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论——中国传统政治学论纲之七[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0):176-178.
4
任华东.
试论海德格尔“道说(Sage)”语言思想中的生存智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1):57-60.
被引量:1
5
张明.
“孔颜之乐”与“诗化生存”理想的建构[J]
.社会科学研究,2010(3):129-132.
被引量:2
6
肖磊.
《老子》的解读体系管窥——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例[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3):19-22.
被引量:2
7
程宇昌,温乐平.
老庄消费审美思想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1,31(4):55-58.
被引量:1
8
常红柱,陈晓龙.
性通天道——现代新儒家视角下孔子的智慧[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1):6-8.
9
王亚茹,马月珍.
试析汪中诗歌的艺术风格[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66-67.
同被引文献
19
1
张运华.
《淮南子》对道范畴的理论深化[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4):31-35.
被引量:2
2
陈远宁.
《淮南子》思想的基本倾向[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2):42-47.
被引量:1
3
池田知久,刘兴邦.
从《史记》、《汉书》看《淮南子》的成书年代(节译)[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3(2):34-38.
被引量:4
4
丁原明.
《淮南子》道论新探[J]
.齐鲁学刊,1994(6):84-89.
被引量:3
5
曹晋.
《淮南子》的赋笔特征[J]
.文史知识,1997(8):114-117.
被引量:1
6
罗坚.
道境─—道家审美的终极追求[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3):35-39.
被引量:5
7
韩高年.
论《淮南鸿烈》对汉大赋审美倾向的影响[J]
.中国韵文学刊,2006,20(3):63-67.
被引量:1
8
赵国乾.
论《淮南子》的生命美学精神[J]
.学术论坛,2009,32(11):8-12.
被引量:4
9
邓联合.
《淮南子》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改铸[J]
.人文杂志,2010(1):69-75.
被引量:4
10
易小斌.
略论道家美学本体论——“道”论的审美生成[J]
.中州学刊,2010(4):157-1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高旭.
《淮南子》“论道”之美及其思想史意义——兼与《庄子》比较[J]
.中国美学研究,2020(1):23-43.
1
戴勇.
《淮南子》的汉赋化言道方式及其美学意义[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3):130-131.
2
朱万东.
论庄子独特的言道方式[J]
.怀化学院学报,2016,35(1):72-74.
3
陈兴焱.
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显著标志:审美化追求[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83-85.
4
宋端凯.
诗思与文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J]
.文学教育,2009(24):40-41.
5
徐弘毅.
三言两语[J]
.晚报文萃,2013(4):40-40.
6
章亚昕.
新时期诗学的美学化倾向[J]
.理论学刊,1997(2):82-84.
7
侯志川.
好人和“腐败”[J]
.杂文选刊(中旬版),2011,0(1):39-39.
8
方坚伟.
魏晋六朝人物品评的美学化进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11):138-139.
9
陶水平.
试述儒家诗学美学化嬗变的历史进程[J]
.东方丛刊,2000(3):1-16.
被引量:1
10
齐静.
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现实主义选择[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1):129-129.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