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6
-
1黄祖斌.加快高校图书馆整体化建设步伐-关于地区性高等教育信息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J].福建图书馆学刊,1998,(4).
-
2李岚清.李岚清副总理视察北京图书馆时的讲话[J].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简报,1999,(1).
-
3许大华,周继鸣.江苏区域图书文献联合采编中心现状和前瞻[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8(4):23-24. 被引量:1
-
4邓永池.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的做法和体会[J].图书馆论坛,1997,17(1):28-29. 被引量:8
-
5昌英.网上北京图书馆人流如潮[J].上海计算机报,1998,(1).
-
6胡昌平.面向新世纪的我国网络化知识信息服务的宏观组织[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1):20-24. 被引量:94
共引文献100
-
1李叶强.知识信息网络化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8):152-154.
-
2金白杨.载体多元环境下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79-82.
-
3余胜,刘志磊.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晋图学刊,2001(4):18-20. 被引量:5
-
4陈苗海,雷亚贵,姜金荣.网络环境下科研所情报业务建设问题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S2):118-121. 被引量:1
-
5刘慎河.网络信息资源运作模式[J].情报学报,1999,18(S2):92-95. 被引量:4
-
6王俊岭,马幸荣.关于我院图书馆管理计算机化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61-64.
-
7吴为公.信息时代的大学图书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3):81-83. 被引量:1
-
8郭盛扬.互联网的发展与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4,24(8):66-70. 被引量:4
-
9杨义勇.图书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与服务组织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4,24(4):21-23. 被引量:6
-
10罗晓红.网络环境下中小型医学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5):394-39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李明,陈江帆.试论福建省外文期刊的共建共享[J].情报探索,2004(2):49-50. 被引量:1
-
2原晶伟,王辉,张丽颖,张凤贤,曲章义.黑龙江省医学、生物学外文期刊的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4(5):39-40. 被引量:1
-
3原晶伟,许可天,王丽娜,陈庆来,曲章义.黑龙江省医学、生物学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4(6):28-30. 被引量:1
-
4金雪兰.外文期刊的困境及出路[J].医学情报工作,2005,26(1):58-59. 被引量:1
-
5冯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探讨[J].津图学刊,2003(3):50-51. 被引量:5
-
6龙凤姣.提高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率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92-94. 被引量:9
-
7刘东君.关于ILAS Ⅱ 2.0系统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河北科技图苑,2004,17(2):53-54. 被引量:3
-
8熊太纯.普通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采访与利用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4,17(2):71-72. 被引量:5
-
1李国翠.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3):67-69. 被引量:4
-
2王文平.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刍议[J].图书馆学刊,2012,34(12):45-46. 被引量:4
-
3沈艳波,于成杰.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1999(6):15-16. 被引量:4
-
4李正山,刘会凤.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4):39-41.
-
5孙树娇.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J].图书与情报工作,1997(2):41-43.
-
6杨天解,万戴戴.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1):55-56. 被引量:3
-
7王衍.网络时代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思路、新内涵、新边界”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0(3):63-63.
-
8张双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2009(2):17-19.
-
9沙泓薇.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探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4):151-152. 被引量:3
-
10丛中笑.浅论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J].图书馆学刊,2003,25(z1):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