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礼记》伦理认知的诗学品格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礼记》中的伦理范畴是和儒家的人生旨趣、人格理想贯通融合在一起的。《礼记》蕴含了儒家作为诗学价值基础的元话语、作为诗学思维框架的体验式思维格局以及作为诗学内涵的对于"他者"的体认。经由对于《礼记》"称情而立文"的认知原则的考察可以清晰厘定儒家早期伦理认知的诗学品格。
作者
徐宝锋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5,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诗学品格
《礼记》
伦理范畴
认知原则
思维框架
人格理想
诗学价值
儒家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S.Kierkegaard. Fear and Trembling. Penguin Books, 1985.p. 83.
2
.《礼记·中庸》[M].,..
3
T.W.阿多诺,李理.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概念[J]
.世界哲学,2003(6):37-49.
被引量:4
4
易光.
诗性写作:叙事的窘迫和对叙事传统的叛离[J]
.文艺争鸣,1999(2):68-75.
被引量:6
5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09页.
共引文献
207
1
刘建华.
沉静与流动间的书写——施柳莺小说的诗性品格[J]
.华文文学,2003(6):69-73.
2
储昭华.
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究竟何在——兼论儒家自由主义如何可能[J]
.江海学刊,2004(4):53-57.
被引量:3
3
王业兴.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2-16.
被引量:11
4
金其桢.
试解《吴越春秋》的“不可晓”之谜[J]
.史学月刊,2000(6):42-47.
被引量:3
5
陈祖怀.
新文化运动儒学批判的三点反思[J]
.史林,2000(2):88-94.
被引量:2
6
张光鸿.
析“和而不同”在文化全球化中的价值[J]
.现代哲学,2000(1):97-101.
7
庞朴.
三重道德论[J]
.历史研究,2000(5):3-11.
被引量:14
8
马新福.
东亚法治社会论纲[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3):61-65.
被引量:3
9
林伯海.
人大监督权威缺失的传统政治文化探析[J]
.政治与法律,2002(5):29-33.
被引量:8
10
安云凤.
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论析[J]
.道德与文明,2005(3):49-54.
被引量:8
1
曾敏慧.
自然与人为:中西方不同的诗学品格[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0):109-111.
2
赵飞.
修辞以诚——论昌耀流放期诗歌[J]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1):55-58.
3
朱忠元.
“象”与“体道”[J]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1):15-19.
4
陈观亚.
民族之魂:中英两首十四行诗之比较[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6):97-99.
5
徐阿兵.
沧桑往事的文化省察——论“老作家”写在“新时期”的反思散文[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62-67.
6
陈亮.
圭臬已死:“后朦胧诗”的诗学品格[J]
.中国青年研究,1997(5):23-26.
7
蒋登科.
沈从文新诗理论述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27-32.
被引量:5
8
周艳菊.
少读漫叟文,晚寻次山迹——略论黄庭坚对元结的接受[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24-28.
9
黄震云,张英.
李贺诗中的神女意象和诗学品格[J]
.职大学报,2005(2):94-96.
被引量:1
10
吴琼.
对《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的品评[J]
.北方文学(中),2014,0(10):47-47.
文学评论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