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传播关系变革的三维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网络在现代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新媒介生产之中,他们丰富并改造着网络关系。陈卫星教授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在三个维度上引发了传播关系的变革:"新的社会生产主体的涌现丰富了传播关系;信息再生产被赋予一种合法的定义;
作者 王贵斌
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59,共2页 Journalism Lover
基金 长安大学课题"新媒体与政府危机研究"(Y1006)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2Dan Gillmor.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O'Reilly,2006.
  •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26次), http://www.cnnie.org, 2010.7.
  •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6次), http://www.cnnic.org, 2000/7.
  • 5刘真真.《谁是中国的中产阶级》,2010年7月30目.
  • 6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 被引量:737
  • 7Ching-ching Ni. Chinese Log On for Retribution [N]. Los Angeles Times, Sep 5, 2006.
  • 8Arendt, Hannah. The human condition(2^nd e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8,P-/3.
  • 9查德威克[美],任孟山译.《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
  • 10黄少华.网络时代社会学的理论重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3):30-34.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陈立辉.互联网与社会组织模式重塑:一场正在进行的深刻社会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8(6):13-30. 被引量:39
  • 2万江红,张翠娥.近十年我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2004(8):123-125. 被引量:16
  • 3J.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88.
  • 4B斯马特.后现代性与社会学[J].国外社会学,1997,(3).
  • 5A.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0.14.
  • 6Leiner, Barry. A Brief History of Internet[J/OL]. http://www.isoc.org/internet history.
  • 7Benedikt, M. Cyberspacc: some proposals[A]. Cyberspace: First Steps[C].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4. 123.
  • 8谢俊贵.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理论述评[J/OL).http://www3.rongshu.com/publish/readArticle.asp? id=8337.
  • 9W.J.赛佛林,J.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74.
  • 10J.F.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北京:三联书店,1997.2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