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主体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体建设的探索——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专业(群)为例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已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并成为社会共识。但校企合作如何向专业(群)深入和深化,则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本文结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专业(群)的实践,展示了其基于主体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体建设的成果。
作者
周建松
机构地区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专业(群)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02
参考文献
3
1
刘景光,王波涛.
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27):58-62.
被引量:54
2
马树超.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6):13-16.
被引量:125
3
李瑞林.退耕还林草工作开始全面启动[N].中国绿色时报,2002-01-14(1).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王社欣,刘志宏.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模式的探讨[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1):117-119.
被引量:6
2
赵浩兴,刘晓明.
构建“整合-互动”(Ⅱ)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
.职教论坛,2005,21(02X):4-7.
被引量:17
3
张韶虹,程光富.
构建学习机制:高职产学研结合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0):32-34.
被引量:2
4
罗湘,陈俊国,曹小勇.
走产学结合之路,构建药学高职高专“订单”人才培养模式[J]
.重庆医学,2006,35(2):185-186.
被引量:9
5
张跃西,杨林,谭春霞.
“五位一体”产学研合作机制实证研究——以高职旅游专业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7):36-39.
被引量:12
6
喻穹.
利用优势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88-88.
被引量:2
7
汤大莎,杨成.
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蝴蝶”模式[J]
.民族论坛,2006(8):58-59.
被引量:4
8
韩鹏.
高职“六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6(23):32-33.
被引量:23
9
王健,刘利,张琳钦,彭杰.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认证教学模式的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38-40.
被引量:7
10
孔凡成.
国外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及启示[J]
.职教论坛,2006,22(11X):62-64.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77
1
王有存,陈万强.
扩大开放办学 推进工学结合[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4):5-7.
被引量:1
2
易新河.
高职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探讨[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71-72.
被引量:2
3
王君丽,茜平一.
行业高职院校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1-4.
被引量:5
4
朱晓东.
中等职业学校“引企入校”培养模式的探讨[J]
.成功,2010(12):234-235.
5
鲁宝安.
《接触网》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探讨[J]
.神州,2014(12):91-91.
6
龙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散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167-169.
被引量:2
7
雷世平.
试论推进工学结合的保障条件[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5):20-22.
被引量:18
8
耿洁.
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5):13-15.
被引量:98
9
葛锦林.
对我国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1):30-32.
被引量:16
10
贺星岳.
温州模式下组织学生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1):17-1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09
1
胡德鑫,陈润歌.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现实挑战与提升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21(12):104-110.
被引量:23
2
毕雁冰.
高等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方法探索[J]
.科技信息,2008(25):350-351.
被引量:18
3
孙峰.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7):46-50.
被引量:67
4
应智国.
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
.教育与职业,2006(14):33-35.
被引量:230
5
闵建杰.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3):3-6.
被引量:29
6
赵鹏飞,苏成柏.
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46-47.
被引量:33
7
袁洪志.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被引量:297
8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Z].苏教高[2012]16号,2012-10-12.
9
冯旭芳.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10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Z].鲁教职发[2013]7号.
引证文献
12
1
肖琦.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高职商贸类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8):132-133.
2
蒋倩.
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153-154.
3
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15,0(5):59-62.
被引量:40
4
陈郁青.
高职重点专业群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5(23):24-26.
被引量:3
5
薛迎春,温贻芳.
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群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例[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90-93.
被引量:4
6
朱能军.
构建协同模式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6,36(10):79-82.
被引量:5
7
温宇.
机械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2018,0(2):36-38.
被引量:2
8
万里.
技工机械类磨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
.职业,2019,0(12):48-49.
9
张强元,杨利,陈超群.
近20年我国高职专业群研究发展[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10-15.
10
顾永安,范笑仙.
应用型院校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机制创新的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8):25-33.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
张晓湘,周劲松.
省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发展的逻辑起点、布局规划与路径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0):17-21.
被引量:7
2
刘甜.
我国高职专业群研究的脉络、热点和展望——基于CNKI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科学论坛,2022(15):63-69.
被引量:2
3
张秦.
高职专业群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1(18):15-19.
被引量:4
4
杜娟,杜君楠,赵晓兵.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1(4):62-64.
被引量:3
5
郭岩,齐晓明.
基于地方产业链的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1(21):76-78.
被引量:1
6
刘栋,曾友山,罗节睿,葛萍,曹玉娜.
把握现代职教体系特征探索“双高”院校建设路径[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4):7-11.
被引量:1
7
聂劲松,刘春艳,聂挺.
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及其治理专业化[J]
.现代教育管理,2021(9):106-113.
被引量:22
8
钟志锋.
基于工学交替的“双主体多岗位”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7):120-122.
9
郭子辉.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深度推进的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5):127-129.
被引量:4
10
邱文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发展现状及调整优化——基于江苏省8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2):90-94.
1
广东重点技校部分专业毕业生将坐‘直通车’[J]
.黑龙江劳动保障,2003(7):14-14.
2
季凌云,张勇.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1):238-238.
被引量:1
3
经丽红.
对新时期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12(3):45-47.
被引量:2
4
中职招生不能没“门槛”发展职业教育还需社会大环境配合[J]
.内蒙古教育,2010(17):22-22.
5
教育部:中职毕业生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J]
.职业教育研究,2005(11):93-93.
6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坚持内涵发展 不断改革创新[J]
.中国劳动,2015(11).
7
张天模.
煤矿主体专业的校企合作与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011(9):6-7.
8
沈纯道.
职业生活第一步——从专业工种到职业[J]
.人才开发,1996(4):22-25.
9
陈琪.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J]
.前线,2006(6).
10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主体专业及主体专业工种名称的通知[J]
.优越生活,2002,0(2):50-55.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