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荀子的道德困境及其实践路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荀子天人相分而致心性二分,不仅是相分,性甚至是心治的对象,其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后天的道德积靡养情化性,无论是化解道德世界的冲突,还是解决德得相通的悖论,他始终在道德的实践中探讨与追溯:确证人之为人的善向,更没有回避性中的恶向;确证性中无德,更没有回避人之好德的旨趣;确证知的经验意义,更没有回避知的价值理念。由于荀子继承了孔孟儒家的道义论传统,在道德与自然的冲突中不仅重义,还与黑格尔一样坚持义务的至上性,而且由于天、性、心的自然性,也把对幸福和欲利的追求作为其善恶因果律的应有之义,把化解道德世界冲突、德得悖论的困境寓于伪的道德实践中,并在知识的学习中成就道德理想而培养理想人格。
作者 陈光连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31,共7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荀子分的道德哲学研究"(2010047061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7.
  • 2牟宗三.名家与苟子[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226.
  • 3蔡仁厚.孔孟苟哲学[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74.
  • 4杨柳桥.苟子诂译[M].济南:齐鲁书社,1985..
  •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 6樊浩.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由现象学向法哲学的转换及其概念过渡[J].哲学动态,2007(11):56-61. 被引量:4
  • 7陈中梅,译著.奥德赛[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447.
  • 8亚里士多德.尼可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7.
  • 9[美]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10朱熹.四书集注[O].陈戎国,标点.长沙:岳麓书社,2004:348.

二级参考文献7

  • 1马克斯·韦伯 黄晓京 彭强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页.
  •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54-56页第83页.
  • 4黑格尔 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74、197.
  • 5黑格尔 贺麟 译.《精神现象学》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6年..
  • 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1-22页.
  • 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译者导言,商务印书馆,1996,第21页.

共引文献3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