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唯物史观视域下以人为本的解读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认为,当下中国社会历史生活本身的逻辑是理解以人为本内涵的根据,提出只有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态度,从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视域才能揭示以人为本的蕴意,划清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界限。以人为本的实践推进需要正确处理贡献与享用、权利与义务、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作者
郭凤志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10,共6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以人为本
主体创造性
价值追求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张澍军,郭凤志.
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J]
.高校理论战线,2003(10):11-14.
被引量:5
2
陈曙光.
关于“以人为本”的形上之思[J]
.哲学研究,2009(3):114-118.
被引量:24
3
本刊记者.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哲学根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志尚[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8):10-15.
被引量:1
4
王南湜.
历史唯物主义何以可能[J]
.新华文摘,2010(5):34-38.
被引量:1
5
黄枬森.
关于以人为本的若干理论问题[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2):17-22.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67-28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年、2002年..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75,95.
5
黄枬森.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探讨.理论与实践,1998,(6):57-60.
共引文献
44
1
李渊.
雄安新区“人民城市”建设探析[J]
.上海城市管理,2020,29(1):69-74.
被引量:3
2
崔唯航,贾英健.
200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展[J]
.湖南社会科学,2005(1):24-29.
3
郭凤志.
唯物史观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关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2-47.
被引量:1
4
贾英健.
人学研究的新视角与“以人为本”人学观的新开拓[J]
.山东社会科学,2008(6):23-28.
被引量:1
5
马捷莎.
关于“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3):1-5.
6
叶海平,王丹丹.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逻辑范式”及其分析[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4):16-22.
被引量:4
7
白君礼.
图书馆“以人为本”误解举偶[J]
.图书馆,2009(1):54-55.
被引量:4
8
王扩建.
本体与价值——对服务型政府的深层审视[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3):5-9.
被引量:5
9
段鹏飞.
关于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研究综述[J]
.学术论坛,2009,32(4):19-23.
被引量:6
10
刘桂萍.
企业管理应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24(2):29-33.
同被引文献
7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刘申忠.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思考[J]
.传承,2007(5):52-53.
被引量:2
6
樊瑞科.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解读[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5):40-43.
被引量:2
7
王雪梅.
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表述[J]
.文教资料,2011(19):123-1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黄志芳,丁宁.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268-269.
被引量:1
2
周宏亮.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以人为本”思想[J]
.青年与社会,2015,0(1):320-321.
3
赵坤,郭凤志.
马克思科学意识形态理论建构的理论逻辑[J]
.理论月刊,2016(3):11-15.
被引量:2
4
崔殿富.
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研析“以人为本”思想[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9):23-24.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崔丽娜.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分析[J]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0(8):127-128.
2
赵坤,郭凤志.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蕴含及其对文化自信的彰显[J]
.广西社会科学,2017(11):185-189.
被引量:3
3
刘浪波.
基于知识图谱的意识形态研究热点分析[J]
.实事求是,2022(4):78-88.
1
谭建三,李联群.
关于反映论选择论和建构论的思考[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7,17(5):90-91.
2
李治勇.
以人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哲学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6,0(3):21-22.
被引量:1
3
何传军.
经济与道德完美结合:新世纪的理想追求[J]
.益阳师专学报,2002,23(1):32-34.
4
张东安.
既要求“实”也要求“是”[J]
.江淮论坛,1996(6):46-50.
5
柴秀波,王爱民.
“以人为本”内涵新探[J]
.理论观察,2007(6):46-47.
被引量:3
6
陈胜利.
邓小平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初探[J]
.求索,1995(1):75-79.
被引量:3
7
陈敏荣.
论人是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兼谈对“以人为本”内涵的一点思考[J]
.南方论刊,2009(6):48-49.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评介[J]
.哲学动态,1996(6):34-36.
9
糜海波.
解读“以人为本”的道德内涵[J]
.黑河学刊,2006(5):12-14.
10
孙宜晓.
实践哲学、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J]
.济宁学院学报,2014,35(1):66-70.
被引量:1
理论月刊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