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狂狷童心和自然之子——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初探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李贽与卢梭都生活在新旧社会行将更替的时代。他们在批判旧社会的同时,分别以"童心说"和"爱弥儿"热切地呼唤着新的"自然人"的出现,盼望着侯王与庶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虽然二人对人在追求"自然人性"中的"私利"态度有异,但是都是朝着人性复归的方向迈进。
作者
魏中银
马树芳
机构地区
亚明艺术馆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4,共4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李贽
卢梭
童心说
自然人性
分类号
F248.9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B565.2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6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少康,著.占典文艺美学论稿[M].北京:中陶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版.
2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共引文献
286
1
徐岱,王军明.
刑法谦抑理念下的刑事和解法律规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5):96-103.
被引量:17
2
蒲蕊.
论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J]
.教育研究,2007,28(9):39-44.
被引量:18
3
罗朝慧.
理性、实践、价值之于政治哲学[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9(4):4-6.
4
孙成竹.
感性个体的生存异化及其拯救——马克思哲学与浪漫主义比较[J]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5-20.
被引量:2
5
喻少如.
论宪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2007(6):91-95.
被引量:1
6
黄辉明.
论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的分离——中国违宪审查权的困境与出路之思考[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8-44.
被引量:5
7
王秀华,程瑞山.
在洛克与卢梭之间--罗尔斯关于财产权的思想[J]
.新视野,2008(1):85-88.
被引量:5
8
罗朝慧.
西方自由主义语境下的宪政民主之困境[J]
.天中学刊,2008,23(1):17-21.
被引量:1
9
鲁钊阳,曾志伟,李名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资金筹集问题[J]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55-57.
被引量:10
10
刘泰洪.
委托代理理论下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41-44.
被引量:28
同被引文献
56
1
赵林.
卢梭与浪漫主义[J]
.法国研究,1998(1):130-142.
被引量:1
2
陈顺基.
卢梭与浪漫主义文学[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4):143-145.
被引量:1
3
卞之琳,叶水夫,袁可嘉,陈燊.
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J]
.文学评论,1959(5):41-77.
被引量:123
4
孙丽荣.
卢梭性格中的矛盾冲突与其文学作品中的悖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5):8-10.
被引量:1
5
袁华音.
一个高度:谈谈卢梭社会契约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99-107.
被引量:1
6
郑鹏程.
除旧布新,塑新人的尝试──卢梭《爱弥尔》述评[J]
.广西民族研究,1995(4):75-80.
被引量:4
7
赵稀方.
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辨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4,31(1):134-139.
被引量:5
8
李利军.
卢梭《忏悔录》与中国现代自传[J]
.江苏社会科学,1996(1):114-119.
被引量:6
9
邱少华.
李贽──晚明人文主义新思潮的先驱者[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86-92.
被引量:2
10
刘阳.
试论卢梭的《新爱洛伊丝》[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4,7(2):36-4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许庆光.
关于开展李贽与卢梭文艺思想比较研究的现状综述[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3):20-24.
2
许方.
思想的力量与多元的接受--改革开放以来卢梭在中国的研究与接受[J]
.外语教学,2014,35(3):97-101.
3
潘海军.
本真性·有死性·自由——李贽美学思想的存在主义维度审视[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336-341.
1
万丙策.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兼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4):62-64.
被引量:1
2
贺云翱.
“文化”与“自然”存有共同的法则[J]
.大众考古,2013(6):1-1.
3
孔德.
《道德经》真意(二十七)[J]
.武当,2013(7):52-54.
4
曾卫维.
生命在路上[J]
.南昌教育,2005(3):28-28.
5
刘平.
佤族兄弟,真正的“江山木罗”[J]
.时代风采,2015,0(4):51-52.
6
刘晓东.
论儿童是自然之子——兼论自然界对儿童的教育功能[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9):31-33.
被引量:13
7
王慕镇.
论人类从“自然之子”到“自然主人”的嬗变——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出路[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1):86-88.
被引量:1
8
许其端.
李翱性情论思想评析[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1):16-20.
江淮论坛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