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区域自主创新的本质及其动力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自主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从创新的演进路径来看,原始创新是区域个人、群体、组织拥有的隐性知识通过外部化实现隐性知识创新,集成创新则是区域个人、群体、组织所掌握的显性知识通过组合化方式实现显性知识的创新,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区域个人、群体、组织拥有的隐性知识通过内部化实现隐性知识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构建知识创新网络成为区域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
作者
鲁铭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镇江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技术创新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9
1
法朗博格等:《牛顿创新手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2
D. M. Amidon, Innovation Strategy: The Common Language, Journal of Technology Studies, Epsilon Pitau, Fall 1993, p.218.
3
D. M. Amidon, Innovation Strategy for the Knowl- edge Economy, Butter Worth-Heinemann, Boston, MA, USA, 1997, p.124.
4
林山,蓝海林,黄培伦.
现代企业知识创新研究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6):46-48.
被引量:8
5
M. Polanyi, The Tacit Dimensi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6.
6
Nonaka,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ar- vard Business Review, 1991 (11) , pp.96-104.
7
H. Tang,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Technovation, 1998, 18 (5) , pp.297-309.
8
胡树华,李荣.
产业联盟中的企业集成创新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3):98-100.
被引量:13
9
李文博,郑文哲.
企业集成创新的动因、内涵及层面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9):41-46.
被引量:51
10
A. Marshall, Industry and Trade, Macmillan, Lon- don, 1919.
二级参考文献
121
1
蒋红花.
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z1):105-106.
被引量:10
2
黄净,饶敏.
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64-71.
被引量:3
3
付江,汪正洁.
二次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谈宝钢的技术创新实践[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5(7):55-56.
被引量:2
4
李文博,郑文哲.
企业集成创新的动因、内涵及层面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9):41-46.
被引量:51
5
蒋红花.
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94-96.
被引量:14
6
李世东.
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4,27(3):377-383.
被引量:101
7
白新文,王二平.
共享心智模型研究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5):791-799.
被引量:58
8
王众托.
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系统集成创新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1):103-108.
被引量:10
9
陈实.
高校实验能力建设成效浅析[J]
.实验室科学,2005,8(1):81-85.
被引量:1
10
马建.
建设西部高校实验室的大平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1-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41
1
王璐瑶,曲冠楠,李楠,陈万思,陈劲,孙兰,夏孝瑾,冯超,薛瑞楠.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贡献、演进与展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40年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5):3-21.
被引量:4
2
杨大鹏.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形成机制与产品性能提升研究:基于二元性视角[J]
.中国软科学,2019(S01):324-334.
3
蒋红花.
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z1):105-106.
被引量:10
4
黄净,饶敏.
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64-71.
被引量:3
5
陆兴发,罗靖.
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思想的发展及其国内研究动向述评[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3):19-21.
被引量:1
6
杨锐,胡宇杰,李萍.
群体路径、自生能力演化与路径创造——宁波传统产业与苏州IT产业集群比较研究[J]
.科学发展,2009(3):70-79.
被引量:4
7
杨锐,胡宇杰,王缉慈.
“地方-全球”力量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地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地方能力[J]
.科学发展,2008(1):97-105.
被引量:5
8
蒋红花.
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94-96.
被引量:14
9
陈实.
高校实验能力建设成效浅析[J]
.实验室科学,2005,8(1):81-85.
被引量:1
10
马建.
建设西部高校实验室的大平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1-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1
1
Cook, P. (1992)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Com- petitive regulation in the new Europe,Geoforum,Voltune 23, Issue3.365-382.
2
万君康,李华威.
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辨识[J]
.科学学研究,2008,26(1):205-209.
被引量:40
3
段鹤然,胡勇军.
研究型高校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2008(8):82-84.
被引量:2
4
郭九成,朱孔来.
论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J]
.生产力研究,2008(21):16-17.
被引量:14
5
何国斌,邵明国.
发挥高等学校作用 促进区域自主创新[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108-109.
被引量:1
6
张明,蒋兴华.
高校参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8):5-7.
被引量:5
7
李连文,孟晓捷.
浅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式[J]
.今日科苑,2010(16):71-71.
被引量:1
8
陈蕾,张军涛.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税务与经济,2011(3):48-53.
被引量:10
9
汤占胜.
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
.中国科技产业,2011(7):80-81.
被引量:1
10
王玉庆.
关于当前生态城市建设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在“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报告[J]
.中国绿色画报,2011,0(3):8-1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肖天明.
基于区域自主创新的研究型大学建设[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4):71-72.
2
李非,伍湘陵.
区域创新与城市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区域发展因素的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146-149.
被引量:2
3
龚关.
河南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13):439-439.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黄彬.
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措施探讨[J]
.时代经贸(下旬),2013(11):69-69.
2
高银宝,谭少华,何琪潇,王立,陈宏胜.
比较优势视角下的漳州“配角城市”发展路径[J]
.规划师,2018,34(6):93-98.
被引量:3
1
高武.
论房地产企业隐性知识创新[J]
.中国城市经济,2010(8X):171-171.
2
陈晔武,朱文峰.
企业隐性知识的分类、转化及管理研究[J]
.情报杂志,2005,24(3):96-97.
被引量:23
3
徐鲁君.
试论标准化的“新三化”[J]
.国际市场,2000(6):45-46.
4
徐鲁君.
试论标准化在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
.企业标准化,2000(5):25-27.
被引量:2
5
罗一新.
试论模块化与组合化的异同[J]
.机械工业标准化,1995(2):28-29.
6
罗贤英.
标准化与产品质量检验[J]
.化工质量,2007(4):37-38.
7
李元喜.
向“三化”要时间、要效益[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0(1):17-19.
8
陈晓静,芮明杰.
隐性知识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7,23(21):85-90.
被引量:9
9
芮明杰,周希炯.
公司成立年限对隐性知识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2010(3):68-74.
被引量:5
10
陈晓静.
组织学习方式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9,27(2):262-268.
被引量:18
江汉论坛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