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梅毒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早期梅毒中医药治疗应重视透邪解毒,防止内陷导致日后严重病变。"菌、毒、炎并治"对吉海氏反应的防治具有针对性。晚期梅毒"治疗矛盾",应重视中医药恢复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作用,将驱梅与保护患者并重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治疗理念。由胡传揆教授发出邀请,以秦伯未为首的多名一流中医专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协作,用地黄饮子治疗,解决了脊髓痨患者闪电痛、共济失调的痛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谱写了梅毒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页华章。中医防梅毒内陷,属于"治未病"的"已病防变"范畴,提出可以目前受到关注的发生血清固定和发展为神经梅毒及其他严重病变作为防范的重点目标。神经梅毒的防范主张借鉴地黄饮子治疗脊髓痨的经验。既往用土茯苓等方剂治疗中可看出一些改善血清反应和血清固定的蛛丝马迹,可作为研究参考线索。
作者 方大定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刘巍,林兴栋.治疗温病话透邪[J].新中医,2010,42(4):1-2. 被引量:3
  • 2叶干远,徐文严,邵长庚.实用性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
  • 3白齐贤.建国后我国性病防治工作浅析[A].庆祝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30周年资料汇编[C].1984:54-55.
  •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性病防治所.青霉素、三仙丹合剂及轻粉合剂治疗传染性活动性梅毒疗效初步观察.性病麻风防研通讯,1955,1(2):5-5.
  • 5王今达,雪琳.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并治——治疗重症脓毒病的新对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6):323-325. 被引量:269
  • 6姚永明,盛志勇.脓毒症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57-561.
  • 7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 北京中医学院联合研究组.中西医合作治疗脊髓痨初步报告.中华皮肤科杂志,1959,7(6):357-360.
  • 8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 北京中医学院联合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痨的追踪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63,9(1):14-15.
  • 9陶小华,王千秋.梅毒的临床免疫学研究进展[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1):65-67. 被引量:9
  • 10多继诚.50年代391例梅毒五种方剂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1990,9(2):13-1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32

共引文献305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