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4-49,共6页
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同被引文献8
-
1沈玉兰,张凤楼,郭秀婷.信息化进程中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的内容及对策初探[J].情报学报,1994,13(4):311-320. 被引量:10
-
2郑会钦.文献信息网络系统的功能与标准需求[J].图书情报工作,1994,38(4):25-29. 被引量:6
-
3秦聿昌,王源.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管理系统的网络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3):8-11. 被引量:4
-
4曾民族.英国关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行业的预测研究——大英图书馆《英国信息2000年》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5):2-20. 被引量:7
-
5莫少强.我国第一个地区性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ZSLAIS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6):5-9. 被引量:9
-
6沈英,晏章军.图书馆信息系统间的互联[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6):10-13. 被引量:3
-
7姚秀芬,杨之光.地区联合采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20(3):83-85. 被引量:3
-
8王华风,邵品洪,Charles R. Hildreth.八十年代的北美图书馆网络(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1(2):26-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6
-
1张明利.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5(3):82-84. 被引量:1
-
2方曙,杨志萍,邓勇.Internet/Intranet与图书情报机构的自动化[J].情报学报,1997,16(S1):177-181. 被引量:4
-
3彭昊.论联机编目[J].图书馆研究,1997,40(2):57-58. 被引量:1
-
4胡松庆.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评述[J].常熟高专学报,2004,18(5):118-120. 被引量:3
-
5张霞.数字图书管理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探究[J].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3):55-56. 被引量:5
-
6吴悦.图书馆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8,16(1):50-51.
-
7周嵘.21世纪的图书馆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2):50-51.
-
8罗岚.图书馆网络化协作发展及措施[J].冶金信息导刊,2005,42(3):36-38. 被引量:1
-
9Wu XI (Library Department,Ministry of Culture).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1996(6):1-4. 被引量:17
-
10刘宏伟.现代信息检索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06,26(10):67-68. 被引量:9
-
1刘克林.美国图书馆自动化简况[J].图书馆学研究,1984(6):96-97. 被引量:1
-
2苑玉兰.RLG在RLIN计算机上提供进入DIALOG数据库的入口[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7(2):59-59.
-
3龚国伟.经济信息及其联机检索网络系统[J].图书馆论坛,1998,18(1):11-16. 被引量:3
-
4林祖藻.建立图书馆计算机中心数据库的思考[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6(1):44-46. 被引量:1
-
5李明明.RLG的参考咨询服务[J].福建图书馆学刊(内刊),1996(1):42-44.
-
6孔令娥.电子时代的馆际互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8(4):55-58. 被引量:12
-
7刘晓玲.试论MARC记录格式的不足与变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1(1):32-38. 被引量:2
-
8蒋福兰.电子出版物的编目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9,19(1):69-70. 被引量:6
-
9唐志诚.图书馆MARC现状及其发展[J].前沿,2004(1):191-194. 被引量:5
-
10吴宏,张朝伟.略论网络环境中的虚拟馆藏建设[J].内江科技,2004(1):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