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3年,Barré-Sinoussi和Montagnier等[1]首次分离到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毒,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human 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的最新统计[3],全球范围内HIV的感染人数约为3 330万,
出处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04-311,共8页
Chinese Journal of Viral Diseases
基金
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1-001
2008ZX10001-011
2009ZX10004-0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504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83260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825035)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2009THZ01)
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20240000587)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急性期感染
中和抗体
体液免疫应答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cute infectio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Humoral immune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