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萎凋、发酵等关键工序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的生产实践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分析工夫红茶鲜叶萎凋、发酵等关键技术要求,总结工夫红茶萎凋、发酵等生产实践和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为提高工夫红茶品质、保证质量稳定、促进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池玉洲
黄林敏
机构地区
宁德市茶业管理局
蕉城区茶业局
出处
《福建茶叶》
2011年第3期11-14,共4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工夫红茶
萎凋
发酵
技术条件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8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42
同被引文献
277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82
参考文献
14
1
段红星,邵宛芳.
红茶加工中物质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福建茶叶,2004,27(2):13-14.
被引量:59
2
夏涛,高丽萍.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6(1):101-104.
被引量:13
3
赵和涛.
红茶绿茶加工中氨基酸变化及与品质关系[J]
.氨基酸杂志,1990,12(3):47-49.
被引量:23
4
朱宇.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3):284-287.
被引量:18
5
王贵芳,陈荣冰.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8,31(1):6-8.
被引量:29
6
王辉,龚淑英,刘蕾.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J]
.茶叶,2009,35(1):7-10.
被引量:25
7
夏涛.
试析茶叶红变原理及红茶色泽形成的调控[J]
.福建茶叶,1996,19(4):15-18.
被引量:15
8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01(2):21-23.
被引量:33
9
陈成基.
“坦洋工夫”红茶初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J]
.福建茶叶,2009,32(1):30-31.
被引量:11
10
余成法.
坦洋工夫初制加工技术规程[J]
.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09(5):63-65.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08
1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01(2):21-23.
被引量:33
2
萧伟祥,李纯,萧慧.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1992,12(1):49-54.
被引量:18
3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4
邹盛勤.
茶叶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04(3):35-37.
被引量:67
5
陈以义,方晨.
红茶变温发酵试验[J]
.中国茶叶,1993,15(4):6-7.
被引量:17
6
罗龙新,郭炳莹,殷鸿范.
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解吸与生化成分变化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4,14(1):43-48.
被引量:18
7
王云,郑定贵,杨亮材.
鲜叶摊放对扁形茶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6):543-545.
被引量:19
8
王云,杨亮材,郑定贵,丁远学,张明亮,李少敬.
扁形名茶加工新工艺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6):546-549.
被引量:3
9
郑明星,徐开银.
提高“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主要措施[J]
.茶叶科学技术,2005(1):35-35.
被引量:3
10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5(1):20-22.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242
1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01(2):21-23.
被引量:33
2
徐燕,陈小兵,萧伟祥.
茶氨酸的制取及应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6):77-80.
被引量:12
3
匡新,刘靖.
崂山工夫红茶的研制[J]
.茶叶科学,2010,30(S1):599-603.
被引量:2
4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5
赖凌凌,郭雅玲.
茶鲜叶的保鲜原理与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32-34.
被引量:6
6
邹盛勤.
茶叶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04(3):35-37.
被引量:67
7
朱旺升,倪德江.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4):19-22.
被引量:11
8
梁晓岚,陈春林.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简报,1994(2):4-5.
被引量:7
9
牟凤娟,徐峥嵘.
不同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差异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85-685.
被引量:14
10
陈常颂,王秀萍,游小妹.
两种萎凋失水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06,29(2):25-2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77
1
刘琴,曹琼,邓思宇,李保兴,汪秫光,李大祥.
婺源工夫红茶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相关性分析[J]
.茶业通报,2019,41(3):120-124.
被引量:3
2
林朝赐,杨春,汤周斌,谭少波.
广西地方茶叶品种加工乌龙茶探讨[J]
.广西农学报,2003,18(4):24-26.
被引量:3
3
张哲,牛智有.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J]
.农机化研究,2012,34(8):116-119.
被引量:13
4
郭丽,蔡良绥,林智.
中国白茶的标准化萎凋工艺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82-385.
被引量:24
5
程焕,贺玮,赵镭,胡小松,吴继红.
红茶与绿茶感官品质与其化学组分的相关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375-380.
被引量:54
6
温琼英,刘素纯.
黑茶渥堆(堆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10-16.
被引量:67
7
王增盛,张莹,童小麟,刘仲华.
黑茶初制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23-28.
被引量:31
8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9
王则金,唐良生,吴秋儿.
乌龙茶的萎凋工艺[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4):490-493.
被引量:16
10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韩俊,杨行吉,杨伟,吴新庄.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被引量:154
引证文献
23
1
张静,徐仲溪.
摇青工艺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3(5):30-31.
被引量:26
2
赵文霞,黄亚辉,赖榕辉,赖幸菲,吴春兰,高慧君.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潮州红茶品质的影响[J]
.广东茶业,2013(1):25-27.
被引量:2
3
林喜盈.
歌乐茶加工白琳工夫红茶工艺初探[J]
.福建茶叶,2013,35(4):34-35.
被引量:1
4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刘平,王伟伟.
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2013,33(5):465-472.
被引量:58
5
孙西杰,陆国富,徐乾,苟林.
轻萎凋与轻发酵工艺对祁门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13(4):27-28.
被引量:14
6
秦春玲,林国轩,罗小梅,林朝赐.
广西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技术研究[J]
.南方园艺,2014,25(3):58-60.
被引量:7
7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陈晓辉,刘千录.
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91-296.
被引量:9
8
林朝赐,肖小科,肖小雪,覃秀菊,牛英,林国轩,罗小梅,黄锦龙.
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研究[J]
.广西农学报,2014,29(5):24-29.
被引量:2
9
滑金杰,袁海波,王伟伟,江用文,刘千录,陈根生,汪芳.
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5,35(1):73-81.
被引量:27
10
虞昕磊,姚燕妮,朱雯,朱琳琳,黄友谊.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24-42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82
1
夏长杙,刘亚兵,牟琴.
夏秋茶加工现状及展望[J]
.贵茶,2023(3):6-13.
2
汪飞,李志强,沈强,甘密,夏先春,申友航.
茶叶微波萎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J]
.贵茶,2022(1):52-57.
3
夏成鹏,李潜艇,黄昌毅.
平阳特早种夏茶加工红茶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272-273.
被引量:2
4
申东,杨秀龙,黄恭清.
贵州工夫红茶不同萎凋时间对比研究[J]
.贵州茶叶,2013,41(4):29-32.
被引量:1
5
潘一斌,孙云.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14(1):1-6.
被引量:14
6
刘淑娟,杨拥军,钟兴刚,粟本文,李彦,谭正初.
引进晒青、摇青工艺降低夏秋红茶苦涩味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4,26(6):102-105.
被引量:19
7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陈晓辉,刘千录.
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291-296.
被引量:9
8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2018,34(10):26-30.
被引量:9
9
宋振硕,陈键,陈林,张应根,王丽丽,杨军国.
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技术,2014(3):25-28.
被引量:7
10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75-281.
被引量:25
1
郭应安.
米糠油规模化生产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油脂,2013,38(3):95-97.
被引量:3
2
肖纯,廖建宁,杨长敏.
绿副茶改制红碎茶的研究[J]
.茶叶,2003,29(1):28-32.
被引量:4
3
Owuo.,PO,农艳芳.
萎凋对茶鲜叶和红茶生化组成变化的影响综述[J]
.贵州茶叶,1992(1):47-48.
4
鲁志成,沙宪洲,Vincent Siew.
棕榈油干法分提的工艺实践与研究[J]
.中国油脂,2005,30(6):31-33.
被引量:8
5
肖安若,朱正平,黄康平,丁伯成.
菜籽烘干成套设备使用实践与研究[J]
.中国油脂,2002,27(6):70-71.
6
郑红发,赵熙,黄浩,银霞,黄怀生.
螺形红茶曲毫加工技术参数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6(5):78-81.
被引量:2
7
王二化,赵黎娜.
慕课背景下数控加工制作教改实践与研究[J]
.科技风,2015(22):221-221.
被引量:2
8
谢月昆.
粮油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39(3):17-18.
被引量:3
9
肖文婧.
浅谈中职汽车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科技视界,2016(22):30-30.
被引量:4
10
张宏婷,张子宁.
大叶种红茶制作关键工艺[J]
.致富天地,2013(8):58-59.
被引量:1
福建茶叶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