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群体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群体心理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群体事件是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救济的一种表现方式与行为手段。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根据信息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考察群体事件中信息传播对群体心理的形成、扩散产生的动态影响。
作者
周瑾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科技创业月刊》
2011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群体事件
信息传播
群体心理
个人传播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3
1
吕世明.警察对群众事件的应有认识.世界警察参考资料,1989,(6).
2
马进.
群体性事件背后的群体心态及其整合[J]
.探索与争鸣,2009(3):16-17.
被引量:16
3
曹英.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流程、节点与心理接受机制[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33-138.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肖·纳奇拉什维里.宣传心理学[M].金初高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2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M].梁永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贾云勇.四川大竹群体事件追记:传言未澄清公众走向失控[N].南方都市报,2007-10-14(A04).
4
R.A.巴伦、D.伯恩.社会心理学[M].黄敏儿,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3.
5
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6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
钱真.
一起刑事案件如何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探寻暴力之源[J]
.中国新闻周刊,2008(25):24-31.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57
1
刘雅静.
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2):18-21.
被引量:2
2
张鑫.
预防和处置涉军群体性事件对策思考[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13(5):91-92.
3
王效仿,高薪.
大学生集群行为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08(5):45-48.
被引量:3
4
谭和平.
影响“平安广西”建设的群体性事件特点及诱因探析[J]
.学术论坛,2008,31(9):59-63.
被引量:1
5
闫纪建.
社会学视阈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3):82-86.
被引量:15
6
史献芝,刘建明,李强彬.
社会泄愤事件与公民政治参与[J]
.理论探索,2009(6):107-110.
被引量:7
7
唐斌.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与政府干预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6):42-46.
被引量:13
8
费文斌.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10(2):66-66.
9
郭星华,隋嘉滨.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控制[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1):16-18.
被引量:9
10
张颖.
从信息传播的视角看群体性事件[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1):81-8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6
1
付净,刘辉,包海峰.
突发安全事故个体-群体安全行为决策探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6):91-94.
被引量:3
2
郭光华.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110-113.
被引量:119
3
王克勤,郭艳军,倪艳梅.
流动人口和本居人口孕产妇572例妊娠结局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0):1614-1616.
被引量:26
4
李绍先.
流动人口与医疗卫生[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3,9(1):15-17.
被引量:7
5
王飞跃,徐志胜,潘游,易光旺.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的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101-105.
被引量:59
6
刘鸿,周幸,李红,吕静,张仲焰.
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现状及需求的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3(10):599-601.
被引量:16
7
王二平.
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社会预警系统[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2):125-131.
被引量:20
8
黄陆军.
经济利益下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2):62-64.
被引量:2
9
杨宜音.
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
.社会学研究,2006(4):117-131.
被引量:402
10
郑杭生.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及其正确处理[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4):32-35.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7
1
赵洪伟,袁树卓.
极端群体事件演化机理及根源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8):143-144.
2
彭爱霞,林珊,杨琼,陈瑞娟.
东莞市流动育龄妇女优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44-46.
被引量:11
3
李春雷,杨莹.
风险社会中传媒对“仇富心理”泛化的纾解——基于深圳“5·26”飙车案的实证分析[J]
.当代传播,2014(1):44-46.
被引量:4
4
李春雷,曹珊.
群体性事件底层群体的政府信任再造与传统媒体引导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5):53-57.
被引量:14
5
丛建妮,丛涛,赵拥军,黄小敏.
烟台市流动育龄妇女优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0):53-55.
被引量:2
6
周阳,王雪菲,白朔天,赵楠,朱廷劭.
基于网络平台的群体和个体的社会态度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2):188-195.
被引量:8
7
刘远.
聚集人群安全疏导中的心理问题解析[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4,24(3):60-6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姜茹莉.
健康教育对提高育龄妇女口服叶酸知识水平的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1):284-285.
2
隋岩,苗伟山.
全球理论、本土实践与现实情怀——2014年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综述[J]
.新闻大学,2015(1):73-79.
被引量:2
3
舒瑾涵,赖二招.
群体性事件中新媒体话语生态对底层群体心理的影响机制[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34(2):69-71.
被引量:2
4
李春雷,凌国卿.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微社群的动员机制研究——基于昆明PX事件的实地调研[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6):61-66.
被引量:7
5
李春雷,曾娅洁.
社会底层青年群体的记忆打造与传媒重塑研究——基于昆明炼油项目的实地调[J]
.新闻大学,2015(3):58-64.
被引量:3
6
丛建妮,丛涛,赵拥军,黄小敏.
烟台市流动育龄妇女优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0):53-55.
被引量:2
7
胡燕琴,乐彦,陈文婷.
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84-86.
被引量:16
8
李春雷,范帆.
网络舆论中“暴力心态”的规避路径研究——以“男子棒打流浪狗遭人肉搜索”事件为例[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6):131-134.
被引量:2
9
邢惠卿,陈蔚.
丈夫参加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对于产妇心理与分娩预后的影响[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12):4429-4431.
被引量:5
10
彭爱霞,卢庆晖,林珊,曾丽萍.
健康教育对流动育龄妇女优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8):50-51.
被引量:5
1
张玉红,徐祗坤,赵维新,郝东,白晓玲.
互联网+背景下“美丽河北”宣传策略研究[J]
.办公自动化,2016,21(23):33-35.
2
陈寿祺.
论文献信息传播理论的几个问题[J]
.图书与情报,1998(1):56-59.
被引量:8
3
程卫,杨泽刚,李守林,李顺源,芦珂.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3):10-12.
4
郭庆.
读者数据库:大众传媒的分众化生存[J]
.中国记者,2009(9):78-79.
被引量:2
5
李襄选.
文献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0(Z1):82-84.
6
罗宝勇.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
.档案,2010(6):51-53.
被引量:1
7
曹英.
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
.领导科学,2010(1):20-22.
被引量:3
8
黄金荣.
一种权利救济理论与法治的理想——评《谁是纠纷的最终裁决者——权利救济原理导论》[J]
.学术动态(北京),2008(1):16-19.
9
济人.
试谈理论传播与信息传播[J]
.传媒观察,1998,0(1):9-11.
10
张建文.
论人事档案遗失的权利救济[J]
.北京档案,2009(10):17-19.
被引量:7
科技创业月刊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