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处理方式对油葵恢复系花粉产量影响的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杂交油葵制种基地花期常因高温、干旱的影响,使得父本恢复系的花粉量大幅减少,甚至采集不到花粉,造成制种产量降低。通过对恢复系花盘的不同处理表明,授粉前一天足量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喷施水能够显著提高花粉的产量。
作者
辛华东
机构地区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8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油葵
恢复系
花粉
产量
分类号
S565.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戴凌燕,王玉书.
不同处理对向日葵芽菜萌发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015-9017.
被引量:1
2
李兆云.
油葵杂交制种技术[J]
.农村科技,2010(5):6-7.
被引量:2
3
李海波,闫明.
酒泉新葵8号油葵杂交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7):3-4.
被引量:4
4
王艳哲,崔彦宏,张丽华.
玉米花粉生活力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8,16(5):144-146.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梁雪钰,陈其秀,陈其和,巴俊杰.
向日葵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S1):139-141.
被引量:18
2
杨国虎.
玉米花粉花丝耐热性研究进展[J]
.种子,2005,24(2):47-51.
被引量:46
3
史桂荣.
玉米花粉生活力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2):13-15.
被引量:17
4
石思信,田玥.
玉米花粉超低温(-196℃)保存一年后的结实能力[J]
.作物学报,1989,15(3):283-286.
被引量:20
5
张红梅,智建奇,董立红,罗绮,孙毅.
玉米花粉和花丝生活力研究[J]
.作物杂志,2005(6):28-31.
被引量:16
6
王致诚.
把向日葵“种”在心里[J]
.养生大世界,2006(04A):50-51.
被引量:2
7
张桂阁,曹修才,侯廷荣,冯振林,李学杰.
玉米秃顶缺粒原因及预防措施[J]
.玉米科学,1996,4(4):47-49.
被引量:17
8
木合塔尔.阿里木,妈依努尔.吾斯慢.
向日葵茎髓中多糖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1):22-24.
被引量:6
9
颜宏,赵伟,陈文静,张锐,颜炳君,周道玮.
不同盐溶液浸种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2007,26(2):69-72.
被引量:29
10
张雄.用“TTC”法(红四氮唑)测定小麦根和花粉的活力及其应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2,(3):48-50.
共引文献
21
1
缪敬霖,李方华.
制种油葵与豌豆间作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0(15):10-11.
被引量:1
2
秦晓萍.
制种油葵与豌豆间作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0,27(10):1337-1338.
被引量:1
3
马春英,屈平,王文全.
甘草花粉超微鉴定及花粉活力、柱头可受性荧光显微镜观察[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3):396-401.
被引量:8
4
董琼.
格尔木市油葵杂交制种试验[J]
.青海农林科技,2011(2):4-5.
5
陈淑萍,王雪征,唐怀君,茜晓哲.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J]
.分子植物育种,2011,9(4):519-524.
被引量:4
6
徐洪文,宋凤斌,童淑媛.
玉米雌雄穗发生发展及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3):22-24.
被引量:15
7
卢宗志,江晓东,张明,宋新元,刘娜,邵改革,郑建波,胡继超,胡凝,姚克敏.
玉米开花规律及其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31-9232.
被引量:6
8
丁帅涛,孙琴,罗红兵.
玉米雄穗分化发育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14,28(1):97-102.
被引量:7
9
郑飞,孔令杰,刘瑞响,张美景,赵文明,袁建华.
玉米花粉和花丝活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78-79.
被引量:7
10
逯彦果.
国内向日葵蜜蜂授粉研究进展综述[J]
.中国蜂业,2016,67(11):35-36.
被引量:4
1
翟洪民,李庆臣.
棉花催熟五措施[J]
.江西棉花,2005,27(5):39-39.
2
翟洪民,李庆臣.
棉花催熟五措施[J]
.河南科技(乡村版),2005(9):13-13.
3
张东昱,夏叶,张文斌,成军花,李文伟.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加工型马铃薯生长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10,24(5):298-300.
被引量:13
4
王思见.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马铃薯的产量效应研究[J]
.农技服务,2014,31(5):98-98.
被引量:1
5
翟洪民,李庆巨.
棉花催熟五措施[J]
.农村实用科技,2005(10):16-16.
6
王国祥,武伟国,蔡子平,米永伟,王宏霞.
氮钾耦合对黄芪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6,47(11):9-14.
被引量:4
7
郭发定.
加强玉米后期管理促早熟[J]
.农村新技术,2008(11):5-5.
8
翟洪民,李庆臣.
棉铃催熟五措施[J]
.湖南农业,2005(9):12-12.
9
郑元红,潘国元,毛国军,王勃,胡娟.
脱毒马铃薯叶面喷施钾肥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69-70.
被引量:13
10
王玉堂.
妙招促成熟,玉米产量增[J]
.农机导购,2009,0(2):42-42.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