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反响描述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继“超女”“快男”之后,电视相亲节目作为大众消费文化的一种新形式火爆地占据着荧屏的休闲时段:2009年底,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拉开了内地第三波电视相亲节目的序幕;2009年12月24日湖南卫视推出了“以娱乐方式冲关交友”的节目《我们约会吧》;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也推出了“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
作者
荣耀军
机构地区
集美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52,共4页
China Television
关键词
节目
相亲
电视
2009年
社会
大众消费文化
《非诚勿扰》
2010年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高长力.
非为相亲而来——新一轮相亲电视节目热的冷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56-57.
被引量:8
2
刘宏.
从《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我们约会吧》等相亲节目——解读中国第二轮电视交友热[J]
.新闻与写作,2010(6):25-27.
被引量:10
3
高利亚.
从《非诚勿扰》看相亲类电视节目的转型[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9):67-68.
被引量:3
4
耶丹.
电视相亲节目的受众信息接受心理[J]
.新闻爱好者,2010(9):87-87.
被引量:8
5
张末冬.
从选秀节目到相亲节目——解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生存问题[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58-59.
被引量:7
6
冉儒学.
“真人秀”:收视率驱动下的诡异景观[J]
.视听界,2005(2):20-21.
被引量:2
7
杨元龙.
电视婚恋节目的“把关人”意识建构[J]
.青年记者,2010(10Z):45-4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张建岗.
电视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J]
.新闻采编,2006(5):39-40.
被引量:3
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丹尼斯·麦奎尔[英].《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娄炳林,廖洪元.《广告理论与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
郝江涛.
对情感类节目热的冷思考[J]
.当代电视,2008(5):70-7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0
1
胡智锋,杨洪涛,王琨,周韵曦,余朦,刘波.
2010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J]
.当代电影,2011(3):47-59.
被引量:5
2
董金权.
电视相亲运动的社会学思考——基于帕森斯“单位行动”模型的分析框架[J]
.甘肃社会科学,2011(2):78-81.
3
卞娜.
论电视相亲节目的正确导向[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8):163-164.
被引量:1
4
董天策,席佳.
相亲节目为何成为娱乐话题之王——从受众需求角度解读当前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热潮[J]
.新闻实践,2011(9):53-55.
5
席佳.
是价值观的辩论场,还是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地——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平衡发展[J]
.新闻与写作,2011(8):55-58.
6
赵晓妮.
相亲类节目高收视率的受众心理因素分析——以《非诚勿扰》为例[J]
.新闻知识,2011(8):31-32.
7
荀洁.
地方电视台自办婚恋交友节目空间与困境论析[J]
.东南传播,2011(12):145-146.
8
陶然.
社会学视角下的电视相亲[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34-36.
9
施玲,程毅颖.
将科技元素——“检索”引进广播电视节目——以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为例[J]
.中国有线电视,2012(4):512-515.
10
何江.
浅谈电视相亲节目与艺术真实[J]
.今传媒,2012,20(5):65-67.
同被引文献
3
1
唐亦天.
浅谈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
被引量:6
2
郭冠华.
节目主持人个体角色认知[J]
.电影评介,2011(4):53-55.
被引量:2
3
朱洁丹.
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人魅力[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6):205-20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孙飞.
如何加强民生新闻主持人素质的培养[J]
.西部广播电视,2014,35(8):86-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广彤.
群众文化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4):20-20.
被引量:1
1
杨英辰.
技术创新与大众消费文化[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8(7):30-34.
被引量:4
2
柳昊,刘成文.
后艳照门时代的消费文化断想[J]
.新闻传播,2010(12):167-167.
3
李丹.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成功要素探析[J]
.电影文学,2011(12):129-130.
被引量:3
4
现代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J]
.新闻研究导刊,2006(1):21-21.
5
看《非诚勿扰》如何超越电视相亲[J]
.广告导报,2010(9):66-67.
6
汪岚.
《非诚勿扰》的节目传播策略初探[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1(2):79-80.
7
以优质的收视寻求绝对的影响——《非诚勿扰》惊人收视率的背后[J]
.中国广告,2010(5):143-144.
被引量:7
8
旅行者电视节目[J]
.旅行者,2006(7):26-27.
9
蒋夷牧.
卡拉OK和大众消费文化[J]
.群言,1995,0(3):9-10.
10
任殿顺.
出版业“第三波”上市潮来袭[J]
.出版人,2016,0(2):52-53.
中国电视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