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会通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比较文学不同于各学科通用的比较方法的独到性,那就是以开放包容性、边缘整合性、比较参照性、跨越会通性为内涵的无用之用的学科特性;具体落实由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明研究共同建构,以考证传受、追查变异的传受变异研究,求同存异、比物连类的异同比类研究,相互阐释、彼此发明的阐释发明研究为内涵的会通研究方法。
作者
徐扬尚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南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会通研究
比较文学
研究方法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克罗齐 王锦园译 张廷琛校.《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1988,(2).
2
(美)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A].干永昌等.比较文学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
徐尚扬.
无用之用: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1):35-45.
被引量:1
4
(法)巴登斯贝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A].干永昌等.比较文学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
徐扬尚.打通研究:一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A].曹顺庆.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
(法)布吕奈尔等.什么是比较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
(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A].干永昌等.比较文学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8
辞海·比较[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9
辞源·比较[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0
杨义.
会通的核心与“现代的苦恼”中的新会通——会通效应通论之一[J]
.甘肃社会科学,2005(5):244-24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98
1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新月,1930,(3).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4,95页.
3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北平人文书店,1934年版.第104页.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9)[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42-252.
5
刘勰 范文澜注本.《文心雕龙》[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76、693、671、22、23、12页.
6
胡适.《读书》[A]..《胡适文存》第3卷[C].亚东图书馆,1930年..
7
.《胡适口述自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5页.
8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A]..《王国维遗书》第4册[C].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
9
潘未.《日知录·原序》[A]..《日知录集释》[C].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版..
10
刘知几.《史通》卷十八《杂识》[A].浦起龙著.《史通通释》第4册[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51页.
共引文献
7
1
刘介民.
“危机说”的谬误——兼斥比较研究的困惑、焦虑[J]
.江汉论坛,2006(7):106-110.
被引量:1
2
黄科安.
杨义的文学研究及其特色[J]
.文艺争鸣,2007(9):108-118.
被引量:2
3
何刚.
中国现代史学建构进程中的梁启超与郭沫若[J]
.郭沫若学刊,2009(3):12-16.
被引量:1
4
张德让.
翻译会通论[J]
.外国语,2010,33(5):66-72.
被引量:14
5
周波.
中国文论古今“会通”刍议[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6):56-62.
被引量:3
6
刘鹏.
史料开掘与宏大视野——《语言文学的现代建构》的学术启示及其他[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6):40-43.
7
赵瑞华.
“会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策略[J]
.中学语文,2023(7):3-8.
1
徐扬尚.
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6):99-103.
2
徐尚扬.
无用之用: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1):35-45.
被引量:1
3
唐小林.
作为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的合法性[J]
.学术月刊,2003,35(5):12-13.
4
程勇.
中国文论重建的困惑与反省[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101-105.
被引量:3
5
程勇.
中西文论会通的可能性与路径笔谈——中西文论会通研究需审慎[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65-67.
6
史忠义.
世界诗学视野中的《文心雕龙》[J]
.中国比较文学,2011(4):24-31.
7
童娣.
“底层叙事”与选刊立场——以《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为》中心[J]
.扬子江(评论),2008(2):48-54.
被引量:1
8
周芸芳.
从异质文化到变异研究:比较文学教学模式的新方向[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1):34-42.
9
梁鑫.
英译莫言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异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5,0(10Z):110-111 113.
10
何荣誉.
师法与师心——论王闿运对谢灵运山水诗的接受[J]
.中国韵文学刊,2015,29(3):19-26.
甘肃社会科学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