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文化对中医“证”理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学理论中的"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如整体思维模式中的气一元论,轻器重道的传统观念,认知特点中的主客合一,思维方式中的观物取象,程式化的思维特征等,都对中医"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作者
张敏
机构地区
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
出处
《河南中医》
2011年第8期839-840,共2页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证”理论
气一元论
“轻器重道”
“主客合一”
“观物取象”
“程式化”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5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14
参考文献
4
1
李翠娟,烟建华,巩振东.
对证的概念内涵研究现状的思考[J]
.中医药学刊,2005,23(5):848-849.
被引量:8
2
张宗明.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2):69-71.
被引量:13
3
张其成.
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兼论走出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怪圈[J]
.医学与哲学,1999,20(12):25-27.
被引量:34
4
谌琦,郭小青.
也谈中医证实质研究[J]
.河南中医,2010,30(3):221-22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陈小野.
证候实质研究中弱特异性的正面观[J]
.医学与哲学,1995,16(6):311-313.
被引量:23
2
杨维益,王天芳,陈家旭,朱迎春,李峰,梁嵘.
关于中医证的概念及其定义的思考[J]
.中医杂志,1996,37(6):370-373.
被引量:39
3
张其成.
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24-27.
被引量:24
4
秦伯未.中医辨证论治概说[J].江苏中医,1957,(2):2-2.
5
杨学鹏.藏府辩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2-22.
6
李恩.中医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中医传统医学发展的理性思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0-41.
7
巫君玉.说证候[J].光明中医,1996,(4):1-1.
8
任应秋.中医的辨证论治的体系[J].中医杂志,1955,(4):19-21.
9
朱颜.中国古典医学症候治疗的一般性规律[J].中华医学杂志,1954,(9):734-739.
10
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31
共引文献
49
1
佟子林,刘晓梅,翟世俊,周宏伟.
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对中医学模式建构影响研究综述[J]
.中医药学报,2009,37(1):75-76.
被引量:2
2
张其成.
“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J]
.周易研究,2002(2):71-80.
被引量:56
3
韩晶杰,烟建华.
中医脏腑概念的形成及学术内涵——兼与石雪梅等同志商榷[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3):176-177.
4
张凤娥.
西医专业《中医学》教学的第一堂课[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66-168.
被引量:1
5
孙学刚,赵益业,蔡宇,周迎春.
动脉粥样硬化潜证的气虚血瘀病机探析[J]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07-509.
被引量:5
6
李翠娟,烟建华.
论中医“证”的特征[J]
.河南中医,2006,26(11):16-18.
7
张天奉,曹洪欣.
中医现代化的学术内涵[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398-1399.
被引量:3
8
李翠娟,烟建华,巩振东.
论传统文化对中医证理论形成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92-393.
被引量:7
9
李宗友,张早华,范为宇,宿荣秦,何巍,李凤玲.
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与发挥的因素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0):6-9.
被引量:8
10
李健美,谈勇.
浅谈易学与中医生殖节律理论[J]
.山西中医,2008,24(4):59-60.
同被引文献
152
1
何任.
中医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之积淀[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133-135.
被引量:5
2
DAI Li-peng,GU Yuan,YIN Ren-jie,LIU Chang-xiao,SI Duan-yun.
Quantitative Metabolomics:Analysis on Active Components in Extracts from Kaki Folium[J]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2,4(4):276-281.
被引量:2
3
张天奉,张建军,吕金阳.
走出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的误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1-22.
被引量:18
4
蒋跃绒,殷惠军,刘颖,陈强,陈可冀.
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561-563.
被引量:21
5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6-7.
被引量:160
6
赵剑宇,颜贤忠,彭双清.
关木通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J]
.中草药,2006,37(5):725-730.
被引量:48
7
胡志峰,肖诚,何燕,李平.
系统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2):1-4.
被引量:18
8
宋剑南.
论中医证候基础研究的模式和方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81-83.
被引量:23
9
罗和古,陈家旭.
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候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5):3-5.
被引量:65
10
罗和古,丁杰,岳广欣,陈家旭.
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3):307-313.
被引量:105
引证文献
8
1
张静,刘龙,颜新,岳小强.
中医证本质研究与代谢组学技术:现状与思考[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0):1069-1076.
被引量:18
2
李春雨,王张,王平,孟宪丽.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J]
.中草药,2013,44(7):918-922.
被引量:22
3
李鑫,谷捷,王宝新,刘良,蔡雄,黄惠勇.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4):58-61.
被引量:8
4
李姿慧,王键,李净,吴元洁,李玉梅.
试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7):566-568.
被引量:11
5
陈聪,阳松威,廖菁.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
.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142-144.
被引量:9
6
王素军,押辉远,汤潜潜,牛江秀,冯文静,李朋收.
分享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科技视界,2019(10):190-191.
被引量:2
7
卢冬雪,刘峰,严晶,孙志广.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6):131-135.
被引量:25
8
吕燕慧,谢磊,陈威,王杰,隗鑫曈,魏艳平,祖先鹏,贺吉香.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22,47(2):367-375.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114
1
简功辉,伍搏宇,齐新宇,熊辉.
膝骨关节炎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述评[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9):3339-3345.
被引量:2
2
翁泽斌,王巧晗,陶伟伟,周岚,战丽彬,孙东东.
混合式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2):12-14.
被引量:6
3
尚芳,裴斌,周伟康,樊志敏.
代谢组学在结直肠癌中西医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7):151-153.
4
邢天野,尚晓玲,倪磊,潘雨.
基于师承教育探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个性化的中医培养模式[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48):151-152.
被引量:1
5
刘健,万磊,黄传兵,汪元,曹云祥,刘磊,程园园,冯云霞,孙玥,齐亚军,王芳,张晓军,郑力.
代谢组学实验技术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190-193.
被引量:4
6
刘健,万磊,黄传兵,汪元,曹云祥,刘磊,程园园,冯云霞,孙玥,齐亚军,王芳,张晓军,郑力.
代谢组学检测方法及其在中医药系统的应用[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5):449-452.
被引量:3
7
杨海燕,王萍,袁肇凯.
冠心病血瘀证客观化指标高通量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2):1189-1192.
8
付文卫,张华,刘平.
计算机药理学的主要方法及其在中医方药治疗慢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4):289-294.
被引量:2
9
李鑫,谷捷,王宝新,刘良,蔡雄,黄惠勇.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4):58-61.
被引量:8
10
马素亚,畅洪昇,程丹,李红梅,李玲玲,李鑫洁,鲁艺.
运用核磁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天丝饮对慢性应激大鼠血清代谢的影响及机制[J]
.中草药,2018,49(22):5358-5367.
被引量:1
1
李翠娟,巩振东.
论《内经》对中医证理论形成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063-1064.
2
张岚.
观物取象思维方式对中医舌诊发展的影响浅论[J]
.中医药信息,2006,23(6):3-4.
被引量:3
3
莫巧明,庞军,李建民,覃流珠,方洁淼,李雪梅,唐宏亮,甘炜,林华胜.
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枢经推拿手法的治疗特色[J]
.四川中医,2013,31(3):27-28.
被引量:7
4
李翠娟,巩振东,烟建华.
从模型性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J]
.中医杂志,2011,52(15):1267-1268.
被引量:5
5
孟庆宏,王常松,傅晓晴,刘清华,俞洁,闵莉.
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理论的可行性研究[J]
.中医学报,2011,26(2):170-172.
被引量:11
6
门九章,常存库.
辨证论治思维探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8-10.
被引量:4
7
郑东海,郑伟鸿,郑东京,郑伟达.
郑伟达教授治疗胆石症经验探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9):870-871.
被引量:16
8
怡凌.
强身壮体刺五加[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2(11):31-31.
9
姜良铎.
从状态论治临证思维索探[J]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5):6-7.
被引量:3
10
张为民,张彤,张岩.
试论“脉图”[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1-4.
被引量:1
河南中医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