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1999年第4期25-27,共3页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同被引文献10
-
1张恒君,于怀良,王柱梅.城市水土流失与环境治理[J].水土保持通报,1997,17(3):16-20. 被引量:9
-
2穆如发.连云港市水土流失加剧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1997,4(1):32-34. 被引量:5
-
3评论员.城市建设必须搞好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1995,(10):1-2.
-
4吴长文.中国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1996年会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福建水土保持,1996,(4):33-34.
-
5徐刚.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1997,17(5):40-45. 被引量:33
-
6林军.关于深圳市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1997(1):33-35. 被引量:7
-
7武小捷,王东晖,张彩琴,茹克悌,翟海翔.太原市城市水土保持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1998(8):42-43. 被引量:4
-
8何长高,胡建民.赣州市水土保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通报,1999,19(4):49-53. 被引量:12
-
9姜爱林,祝国勇.城市水土流失形成、特点与防治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0,7(3):17-19. 被引量:10
-
10柯瑞明,林明添.三明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0,7(3):17-1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5
-
1谢汉生,王冬梅,苏新琴.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67-70. 被引量:26
-
2刘耀龙,陈圆圆,王军,沈静.浅论城市化与水环境安全的关系[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4):32-34. 被引量:4
-
3汪西林,白占雄,王冬梅,李永贵.可视化技术在城市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82-185. 被引量:5
-
4李立青,尹澄清,何庆慈,孔玲莉.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6,17(2):288-294. 被引量:65
-
5胡宏祥,周俊,马友华,王培.合肥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50-51. 被引量:2
-
6孟春红,赵冰.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因素与防治[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3):97-100. 被引量:5
-
7栗丽,王曰鑫.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河北林业科技,2007(4):27-29. 被引量:22
-
8张茨林,曾建玲,谢颂华.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及其效益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4):66-71. 被引量:4
-
9黄振宇,杨柳,贺守东.铁岭市城市降雨径流产生面源污染对辽河污染的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8,22(4):203-206. 被引量:2
-
10丛培军,王剑锋,宫朝勃.重视城市水土保持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J].山东水利,2009(3):106-108.
-
1王佐成,赵纯勇,郭跃,杨华,薛丽霞,林孝松.城市水土流失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水土保持研究,2002,9(1):57-61. 被引量:6
-
2赵俊侠.天水市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3):38-39. 被引量:1
-
3郭跃,王佐成,赵纯勇.基于MAPGIS和ArcView的城市水土流失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2):244-249. 被引量:2
-
4马吉刚.从济南市暴雨灾害谈城市水土流失防治[J].中国水土保持,1997(1):58-60.
-
5刘震.努力探索城市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00(3):1-3. 被引量:16
-
6胡建民.试论城市水土保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18(3):59-61. 被引量:13
-
7江有根,何兴龙.关于杭州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研究[J].水能经济,2015,0(10):107-107.
-
8林军.关于深圳市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1997(1):33-35. 被引量:7
-
9程志斌,郭凤清.广东省城市水土保持初探[J].才智,2011,0(36):224-224.
-
10万方秋,丘世钧,王继增.城市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指标体系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2):79-82.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