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从正汗吐下三法举要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张从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著名医家,其治病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攻邪,其治病此三法居十之八九,后人称其为"攻邪派"。然自金元至今,世人对其学术观点尤其汗吐下三法多有偏见,不予重视。本文宗其代表作《儒门事亲》择要浅论其汗吐下三法,以发扬之。
作者
宋迪梨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出处
《光明中医》
2011年第8期1558-1559,共2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汗吐下三法
攻邪学派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张从正.子和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77,76,90.
共引文献
2
1
刘庆帮.
攻邪、补益两大学派学术分歧的原因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412-414.
2
闫蕾.
浅谈中医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疗法[J]
.江西中医药,2010,41(1):22-2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黄健,郭丽娃.
浅析张从正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76-78.
被引量:4
2
袁冰,石东平,宋延青.
略论宋代的煮散[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0):585-587.
被引量:24
3
龙泽云,陈聪,王米渠.
论张子和在九气七情与心理治疗的贡献[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421-1422.
被引量:5
4
曾凤.
《千金要方》药秤考证[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40-243.
被引量:10
5
王国琛.
唐代方书剂量考[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2):31-33.
被引量:5
6
许国振.
古今中药剂量换算的考证[J]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2):23-24.
被引量:39
7
徐天朝,苏晶.
中医癫狂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9-32.
被引量:6
8
程先宽,范吉平.
古方医药之量变[J]
.中医杂志,2011,52(5):370-373.
被引量:11
9
姬航宇,仝小林,冀博文,刘文科,甄仲.
中国医用度量衡发展概况[J]
.医学与哲学(A),2011,32(10):75-76.
被引量:10
10
李萍.
《黄帝内经》对张子和学术思想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2012,32(2):117-11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胡勇,张明.
试述张从正对《内经》心身医学思想的运用与发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0):20-22.
被引量:1
2
任荣,陈冠,黄钦华.
浅析古今用药剂量的变迁[J]
.天津药学,2022,34(6):59-6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杨超,冯灿,符德玉.
金元四大家论治心悸病理论及临床应用探析[J]
.世界临床药物,2020,41(11):910-914.
被引量:5
2
蔡金阳,岳天祥,张月林,朱加明,陈炜,刘玉良,李范珠,连建伟.
经典名方越鞠丸的历史沿革与处方考证[J]
.中草药,2023,54(19):6511-6519.
被引量:8
3
冀迅,孙晓霞,时洋凯,魏凯峰,刘涛.
经典名方左归饮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20):160-168.
4
吕婧星,王晓仙,张梦欣,高铭淑,孙安妮,刘慷洁,黄传奇,徐宏峰.
白通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配比及其谱-效关系[J]
.医药导报,2024,43(10):1537-1545.
5
朱莹,许大剑.
《伤寒杂病论》部分药物度量衡转换与统一[J]
.河南中医,2024,44(10):1459-1464.
1
郑宇东.
对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的再认识[J]
.中医研究,1999,12(4):1-2.
被引量:6
2
许天申,郭长河.
浅析张仲景运用汗吐下三法特点[J]
.河南中医,2010,30(4):317-319.
被引量:2
3
赵法新,蒋维英,赵晓东,赵军.
子和汗法与现代药浴[J]
.中医研究,2002,15(4):9-10.
被引量:8
4
陈超.
张仲景治疸之汗吐下三法及其方药临证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89-291.
5
张继红,杨建宇,魏素丽.
张子和补法方药辨析[J]
.光明中医,2001,16(2):60-62.
6
陈凯佳.
学习张子和汗法的体会[J]
.中医研究,2005,18(5):13-14.
被引量:2
7
孙胜利.
汗吐下三法在关格中的应用[J]
.四川中医,2002,20(11):17-18.
被引量:2
8
李建香.
张从正补法思想浅谈[J]
.光明中医,2009,24(8):1447-1448.
被引量:2
9
段雷,谭辉.
《儒门事亲》中浚川散治“湿形”的应用浅析[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17(4):1-3.
10
李广浩,张再良.
吴又可温疫治法刍议[J]
.中医文献杂志,2004,22(2):31-32.
被引量:1
光明中医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