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媒介空间与公共理性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科技和工具理性缔造了两种空间形态:都市空间和媒介空间。这两种空间形态是现代人的公共领域,它不断生产着新的生成关系。人作为生活在空间里的有机体和机器电子的混合物,必须重建媒介空间中的公共理性,因为这关系到未来公共社会的道德景观。
作者 支运波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5,共3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亨利·勒菲弗.《空间与政治》(第二版),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4页.
  • 2戴维·莫利.《传播、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郭大为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5,279,287,307-308,277-278,233页.
  • 3傅永军,汪迎东.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三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7(1):5-9. 被引量:34
  • 4多娜·J.哈拉维.《“电子族”宣言:20世纪末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参见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394页,422页.
  • 5尼克·史蒂文森.《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页.
  • 6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参见:奥利弗·博伊德-马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汪凯、刘晓红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3.
  •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A]..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3.《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第44页.
  • 4威廉姆·奥斯维特.哈贝马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 5李安东,段怀清译.哈贝马斯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6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A].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C].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7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Z]."市民社会"条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 8参阅 N.Bobbie."Gramsci and the Concept of Civil Society",in J.Keane,ed.:Civil Society and the State,1988.
  • 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1990年版序言.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10David Held,Models of Democracy,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281

同被引文献64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