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孝子”的苦闷,“游移”者的挽歌——论觉新悲剧的伦理因素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觉新这一形象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思想的矛盾性,主因在于传统伦理对他的浸染。他夹在守旧与纳新之间,置身于两难境地,进退失据,成了一个二重性格的人。觉新的悲剧对后世有很强的思考价值。
作者
吕佳安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6期48-49,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伦理
悲剧
性格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巴金.忆[M].北京: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2
刘勇.
为人类社会而背负的十字架——从郁达夫、巴金等人的创作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忏悔意识[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2):108-116.
被引量:2
3
贾英健.
人的存在视域中的多重认同[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4):40-4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张汝伦.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
.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2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35.
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6](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万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
[13](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霍桂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3.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王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社会学研究,2001,(1):4-4.
共引文献
5
1
曹祖平.
中西小说中人的反思与忏悔意识[J]
.作家,2008,0(22):150-151.
2
梁迎春.
迷失“本己”的哭泣灵魂——觉新悲剧之因重析[J]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4):73-75.
被引量:2
3
石群勇.
多重认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J]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4):39-42.
被引量:3
4
姜荣华.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农民选择与农民认同[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62-166.
被引量:14
5
郭明军,何琰.
白族作家赵式铭文学创作的多重认同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0,39(4):16-22.
同被引文献
6
1
陈少华.
转型期父子关系链中的文化心理——论高觉新的自我牺牲[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5-81.
被引量:4
2
陈广江,李秀芹.
《家》人物高觉新的臣服倾向及其他[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61-64.
被引量:2
3
张勇.
以写实方式展开对苦难的叙述、追溯和救赎——论余华长篇小说《活着》[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82-85.
被引量:4
4
程桂婷.
重读《活着》:探析余华创作思想的流变[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85-88.
被引量:6
5
王春.
浅析余华小说《活着》的叙事策略[J]
.科教文汇,2009(28):254-254.
被引量:4
6
董雪莲.
冰冷的叙述笔调 深切的人世关怀——论余华的《活着》[J]
.黑河学刊,2010(8):42-4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俞冬梅.
高觉新:“体制化”家庭的囚徒[J]
.长城,2012(12):48-49.
2
王英丽.
都市女性生存的现实困境——小说《夫妻那些事》女性形象分析[J]
.长城,2012(12):50-5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云.
女性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从《伤逝》《人到中年》与《夫妻那些事》反思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J]
.艺术科技,2017,30(9):174-175.
2
寇芙蓉.
霍桑《红字》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解读[J]
.作家,2014,0(12X):94-96.
被引量:1
1
欧芸秀.
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李尔王》悲剧文本的产生[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119-121.
被引量:2
2
明艳.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浅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J]
.考试周刊,2007(39):142-143.
被引量:2
3
陈纪英,李强(摄影).
姚纳新:创投界来了“环保老顽童”[J]
.中国新闻周刊,2012(48):48-49.
4
杨学军.
送别蒋惊鸿师母[J]
.诗词月刊,2015(8):31-31.
5
王一飞.
春恋[J]
.诗词月刊,2017(3):56-56.
6
顾文豪.
回过头去,有大眼界在[J]
.新读写,2007(3):7-7.
7
沈小美.
许地山散文创作理趣探析[J]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3):85-87.
8
马顿.
城堡列车[J]
.黄河,2010(4):45-50.
9
贾运真.
霍桑《红字》的文学伦理学解读——浅谈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J]
.牡丹,2016,0(2X):49-50.
10
鲁民.
文苑新星——格里戈罗维奇的回忆[J]
.苏联文学,1981(1):139-14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