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廉江市冬闲水稻田甜玉米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廉江市冬闲水稻田常用作甜玉米的栽培,但当地水稻田以双季稻连作为主,冬季闲田期从每年晚稻收割完成的11月上旬至次年早稻播种前的3月上旬只有110 d左右,未能满足一茬甜玉米在田生长。通过异地育苗移栽的办法把茬口提前,并通过改进种植方式和栽培调控技术等解决一茬甜玉米在田生长问题。
作者
李土文
机构地区
廉江市安铺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1,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冬闲水稻田
甜玉米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3.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s].2000:1-4.
2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
超甜玉米“粤甜13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186-189.
被引量:9
3
程新奇,王文龙,罗永兰,田宗城,肖琰.
优质甜玉米的引种栽培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2(1):20-2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王有宁,王世学.
地膜覆盖玉米地的小气候效应[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24(3):166-169.
被引量: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号[J]
.种子世界,2000(8):50-52.
被引量:1
3
王绍斌,梁知洁,赵艺欣.
辽西北地区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的生态经济效益[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2):119-124.
被引量:2
4
高广金,严重兵,董新国.
密度和施肥对甜玉米信甜501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715-716.
被引量:7
5
李伯航.玉米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81-107.
6
陈志辉,范连益.
湖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途径与对策[J]
.作物研究,1997,11(4):40-42.
被引量:2
7
李建生,徐尚忠,熊秀珠,刘勋甲,马克军,刘纪麟.
超甜玉米新品种金银99的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0(3):26-27.
被引量:5
8
刘翠花,王庆祥,胡书银.
藏东南特用玉米栽培研究[J]
.作物杂志,2000(6):14-16.
被引量:1
9
方志俊,徐仁政.
密度对甜玉米鲜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02,43(2):84-85.
被引量:7
10
王荣堂,王有宁,胡俊.
玉米生育期内地膜覆盖的生态小气候效应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5):385-38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4
1
祁大成,刘萍,董红玲,郭爱红,商锦哲,张胜红.
红安县花生土壤的特征及改良利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68-71.
被引量:1
2
程新奇,赵丽君,邹烁,张立华.
几个优良超甜玉米综合性状的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2005(2):17-18.
被引量:5
3
彭友林,贾华云,赵东海,李蜜,王云.
美加甜糯3号玉米的引种试验初报[J]
.长江蔬菜,2006(4):41-42.
被引量:2
4
孙诚志,周立赖,吴刚.
湛江地区农作物冷害发生原因及应对技术探讨[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5):38-39.
5
孙国富,李高科.
优质、抗逆超甜玉米粤甜13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8):47-48.
被引量:4
6
史小玲,顾建中,袁宗海.
甜玉米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
.长江蔬菜,2010(15):47-48.
被引量:7
7
王云,张翡翠,彭友林.
三个玉米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668-670.
被引量:10
8
戴惠学,胡俏强,陈舜权.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玉米晶甜5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71-72.
被引量:3
9
文天祥,李高科,刘建华,胡建广.
不同行距对甜玉米品种粤甜13号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9):10-11.
被引量:1
10
贾森,郝立冬,戴明,李贺,张春艳,胡畔.
甜玉米种植方式及保护地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3):38-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7
1
王汉中.
中国油菜品种改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98-101.
被引量:103
2
黎红亮,杨洋,陈志鹏,周细红,曾清如,廖柏寒.
花生和油菜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成品油的安全性[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5):2488-2494.
被引量:44
3
刘国顺,罗贞宝,王岩,李洪亮,王国锋,马京民.
绿肥翻压对烟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95-98.
被引量:208
4
官春云.
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83-85.
被引量:147
5
李锋,张春雷,李光明.
油菜硫苷组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4):351-356.
被引量:31
6
王学芳,孙万仓,李孝泽,武军艳,马维国,康艳丽,曾潮武,蒲媛媛,叶剑,刘红霞,曾军,张亚红.
河西走廊种植冬油菜的环境效应[J]
.作物学报,2008,34(12):2210-2217.
被引量:20
7
符冠富,王丹英,徐春梅,彭建,韩博,陶龙兴,章秀福.
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土壤酶活性与水稻成熟期叶片衰老和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1):43-50.
被引量:16
8
王学芳,孙万仓,李芳,康艳丽,蒲媛媛,刘红霞,曾潮武,范重秀.
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3):647-652.
被引量:35
9
李文梅,覃志豪,李文娟,裴欢.
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的南方冬闲田信息提取[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324-329.
被引量:14
10
董晓霞,刘兆辉,王梅,王学君,郑东峰,孙泽强.
绿肥对番茄发病率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0,25(B08):309-312.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
1
赵曼利,戴志刚,顾炽明,胡文诗,李银水,秦璐,鲁明星,廖星.
油菜用地养地的作物优势及其在冬闲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44(6):1139-1147.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高彦妮,吴杰,欧阳凤仔,郑伟,周永胜,徐邵颖,康轩鸣.
吉安地区三熟制模式下早熟油菜品种筛选[J]
.农业与技术,2023,43(19):5-9.
2
陈世龙.
刍议优质油菜生产的田间管理策略[J]
.种子科技,2023,41(19):96-98.
被引量:3
3
余意雯,张建栋,黄萌,陶玥玥,孙灵湘,孙华.
双低高产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的选育[J]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1):2620-2624.
4
李积铭,李和平,陶肖蕾,武军艳,孙万仓,李学才,翟兰菊,马骊,李爱国.
冬灌处理对河北冬油菜关键性状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3,45(6):1227-1237.
被引量:2
5
余进仙,徐少景,王美玲,朱敏,洪三清,邹尚峰,胡雨,平先良.
江西省稻油轮作制下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23,39(11):60-62.
被引量:1
6
刘海东,陈庆政,祁俊程,吴孟才,秦国兵,叶万余,徐小媛,吴春玲.
绿肥油菜压青全量还田对花生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22):40-43.
7
周甜,杜君,刘永志,江云兵,杨立宾.
落叶松林建群种差异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43(12):153-164.
被引量:1
8
李荣德,何平,罗莉霞,史梦雅,侯乾,马振国,郭瑞星,成洪涛.
“稻-稻-油”生产模式下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选育与推广现状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24,57(5):846-854.
被引量:3
9
黄星瑜,朱安繁,姚锋先,陈金,张亚,夏文建,吕真真,张丽芳,汪咏.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4(1):141-148.
被引量:3
10
谢雄泽,谢捷,褚乾梅,尹羽丰,余小红,王盾,冯鹏.
长江流域冬油菜需水量及水分盈亏特征分析[J]
.作物学报,2024,50(7):1829-1840.
1
邓建军.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关键[J]
.农民致富之友,2015(11):14-14.
被引量:1
2
利用冬季闲田养鱼好处多[J]
.饲料工业,2002,23(4):54-54.
3
章秀福,王丹英,周昌南,姜海燕,徐春梅,李西明.
早稻单产693.7kg/667m^2的生育特性及其栽培调控技术[J]
.中国稻米,2005,11(5):28-29.
被引量:5
4
陈映霞.
水稻高产栽培调控技术[J]
.福建农业,2000(1):7-7.
被引量:2
5
王淳,周卫,李祖章,刘秀梅,孙刚,夏文建,王秀斌,刘光荣.
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2):349-358.
被引量:33
6
胡金和.
江西省马铃薯高产配套技术[J]
.中国马铃薯,2003,17(4):248-249.
7
陈周前,吕和平,袁明中,夏云中.
直播早稻单产8000kg/hm^2栽培调控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865-865.
被引量:4
8
侯红乾,冀建华,刘光荣,刘益仁,刘秀梅,程正新,杨俊诚,文石林.
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12,26(5):555-562.
被引量:12
9
赵存鹏,王凯辉,郭宝生,刘素恩,王兆晓,耿军义,刘彦玲,关朝义.
冀中南棉花牧草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6(1):22-22.
被引量:2
10
杨成学.
湛江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规律及防治[J]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1(12):23-25.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