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史铁生的“零度”审美——点击《想念地坛》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想念地坛》为例,从豁达、澄明、强大的人格襟抱以及文本的"反形式"等方面的诉求,解读史铁生"零度"审美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文化日益市场化、媚俗化的今天,他作为一位纯文学作家,其零度审美以及所提出的两个"放弃"、一个恪守"柔弱"的人格—道德原则,应该是当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效法和追求的审美高度。
作者
张王飞
林道立
吴周文
机构地区
江苏省作家协会
扬州职业大学人文学院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39,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史铁生
《想念地坛》
零度审美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史铁生.
想念地坛[J]
.大学时代,2002(1):6-7.
被引量:1
2
史铁生.
我与地坛[J]
.上海文学,1991,0(1):37-44.
被引量:21
3
陈村.
回想铁生[J]
.上海文学,2011(2):13-1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3
1
吕鹏娟.
史铁生与“寻根文学”[J]
.文教资料,2008(17):20-22.
被引量:2
2
李永建.
受难与救赎——史铁生通由宗教自救和度人的心路历程[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94-97.
被引量:1
3
王利芬.
1976——1992:宗教与文学——从一个角度对近年文学的回顾[J]
.当代作家评论,1993(4):35-47.
被引量:3
4
杨剑龙.
论新时期小说与基督宗教——从小说观基督教在中国的命运[J]
.江苏社会科学,2005(2):169-175.
被引量:1
5
刘蓉.
中国人宗教心理的文学呈现[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3):46-48.
6
杨槟.
无神语境下的“神往”——论北村与张承志、史铁生的宗教情感[J]
.茂名学院学报,2008,18(2):62-64.
7
金晓庆.
心如莲花——解读史铁生[J]
.商情,2010(3):48-49.
8
宋元明.
人为什么活着——评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神性书写[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4):95-96.
被引量:3
9
李刚.
20世纪90年代散文的清洁精神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重构[J]
.文艺评论,2011(5):47-52.
被引量:1
10
李刚.
90年代散文创作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2):107-113.
同被引文献
2
1
王文胜.
论史铁生抒情小说与“京派小说”的艺术关联[J]
.南京社会科学,2010(7):123-128.
被引量:2
2
张建波.
理想·幻想·冥想·思想——史铁生创作的精神轨迹探析[J]
.东岳论丛,2012,33(9):53-5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王谦.
论史铁生作品中的宗教意识[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06-107.
1
史铁生.
想念地坛[J]
.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2011(6):80-81.
2
王圆圆.
似是无情却有情——论新写实小说中的“零度”审美[J]
.学习月刊,2008(12):14-15.
被引量:2
3
冯肖华.
传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文质分野——“道学”与“人学”视介[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6(1):69-72.
4
石一枫.
村上春树的严肃文学——读村上春树新作《1Q84》[J]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0(4):222-222.
被引量:1
5
董建平.
通俗性与先锋性并举——论无名氏及其作品的双重身份[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11):93-95.
6
“浮躁”的作家富豪榜[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9(1):56-56.
7
段崇轩.
从一只蝉看世界——读残雪短篇小说《老蝉》[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0,0(11):70-72.
8
王立忱.
小说之正宗俗[J]
.章回小说(上旬刊)(文学版),2002,0(7):107-108.
9
马军,胡雪.
中国的“村上春树热”[J]
.日本学论坛,2003(1):14-18.
10
韩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评论——兼就“两韩之争”谈文学评论的终极价值与道德底线[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154-156.
当代文坛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