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荀子“分”“和”思想的四重内涵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荀子以礼来构建社会秩序,始终贯穿着"分"的思维与"和"的原则。其"分""和"思想具有四重内涵:"天人之分"反映的是代际正义,体现的是天人和谐;"性伪"之分反映的是秩序正义,体现的是人性和谐;"明分使群"反映的是关系正义,体现的是差序和谐;"义分则和"反映的是制度正义,体现的是人群和谐。
作者 丁成际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06JZD0001) 安徽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学术团队与安徽大学首批骨干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经费资助(33010059)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荀子 正义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4):16-20. 被引量:3
  •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6-127页.
  • 3亚里士多德 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4罗尔斯著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 5高春花.荀子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2(5):69-72. 被引量:8
  • 6Alasdair MacIntyre. After Virtue. University of Nortre Dame Press, 1984, P. 152.
  • 7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第3卷《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7页.
  • 8萱本大二.《荀子对法家思想的接纳-由“礼”的结构来考察》[J].政治大学哲学学报(台湾),2003,.
  • 9张铉根.从王霸之辩透视荀子的圣王论[J].北方论丛,2004(1):62-65. 被引量:3
  • 10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75页.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张奇伟.荀子礼学思想简论[J].中国哲学史,2002(2):101-105. 被引量:9
  • 2徐复观.儒家思想与人文世界[M]//徐复观文集:第二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153.
  • 3李存山.论荀子'以类统类'的认识论.人文杂志,1998,(1):27-31.
  • 4[14]A@peccei,Before if is too late,Macdonale,1980,p.150.
  • 5杨伯俊.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 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0-42,303,195.
  • 7苟况.荀子[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 8陈大齐.荀子学说[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
  • 9.四书五经[M].长沙:岳麓书社,1993..
  • 10孙繁.荀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130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