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L-缬氨酸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选育出的L-缬氨酸高产菌XH-378(Brevibacterium flavum,Leu^-+a-AB′+AHV′)的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玉米浆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15%、0.8%和20mg/100mL,32℃发酵培养72小时,L-缬氨酸积累可达58g/L。
作者
刘剑
机构地区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食品工业》
2011年第8期60-61,共2页
China Food Industry
关键词
L-缬氨酸
摇瓶发酵
黄色短杆菌
分类号
TQ922.9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氨基酸组.L-缬氨酸产生菌ASL586的选育.微生物学报,1975,.
2
王秀岭,屈明波.
多重抗性突变株L—缬氨酸发酵[J]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5):276-279.
被引量:14
3
来彩霞,刘党生,陈炜.
L-缬氨酸产生菌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考察[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14(2):107-110.
被引量:12
4
氨基酸生产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5
张克旭.氨基酸发酵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3.
6
张伟国,钱和.
L-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23(3):28-31.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张伟国,钱和.
L-缬氨酸菌种选育[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1995,14(3):221-225.
被引量:18
2
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发酵分析[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0.9.
3
张伟国 钱和.L-缬氨酸高产菌诱变育种的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1999,18:274-287.
4
张克旭.氨基酸发酵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氨基酸组.L-缬氨酸产生菌AS1.586的选育[J].微生物学报,1975,15(4):325-330.
6
张伟国,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9年,18卷,增刊,274页
7
张克旭,氨基酸发酵工艺学,1993年
8
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发酵分析,1980年
9
中科院微生物所氨基酸组,微生物学报,1975年,15卷,4期,325页
10
潘家秀,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1962年
共引文献
37
1
方正星,徐庆阳,王健,张克旭,陈宁,陆国胜.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5,20(1):1-4.
被引量:6
2
张慧,王健,陈宁.
L-缬氨酸发酵培养基的神经网络建模与遗传算法优化[J]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2):156-158.
被引量:3
3
王均成,王可,张春宇.
L-缬氨酸的应用和育种研究进展[J]
.发酵科技通讯,2012,41(1):30-34.
被引量:12
4
杨毅,章志兰,姜绪林,杜大庆,张星元.
生物素和VB_1在谷氨酸棒杆菌过量合成缬氨酸中的作用[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4):57-60.
被引量:15
5
万红贵,方煜宇,叶慧.
模拟移动床技术分离缬氨酸和丙氨酸[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2):50-53.
被引量:16
6
王瑶,张银冰,邓毛程.
降低发酵热高峰值的高产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3):70-73.
7
邓毛程,梁世中,王瑶,朱明军.
二次接种叠加生物素的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7):1-5.
被引量:7
8
王瑶,张银冰,邓毛程.
流加混合碳源的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4):30-33.
被引量:3
9
邓毛程,梁世中,王瑶,冯文清.
高初糖谷氨酸发酵中接种量与生物素量的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5):46-49.
被引量:2
10
赵丽丽,刘忠.
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
.齐鲁药事,2008,27(12):745-747.
被引量:2
1
苏令鸣,王宜敏,刘铁敏,李象洪.
L-精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J]
.工业微生物,2002,32(1):1-4.
被引量:11
2
张伟国,钱和.
L-缬氨酸高产菌诱变育种的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3):394-397.
被引量:3
3
张伟国,钱和.
L-缬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23(3):28-31.
被引量:20
4
徐庆阳,刘树海,陈宁.
L-缬氨酸发酵影响因素的研究[J]
.发酵科技通讯,2006,35(2):15-17.
被引量:2
5
郑素慧,李文军,娄恺.
L-脯氨酸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6):61-66.
被引量:2
6
苏令鸣,王宜敏,李爽.
黄色短杆菌变异株AN78的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研究[J]
.工业微生物,2003,33(2):1-3.
被引量:8
7
陈宁,常高峰,张克旭.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33-37.
被引量:24
8
浦军平,陈刚,王开国.
L-异亮氨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2):93-96.
被引量:5
9
刘勇,张长铠,曹光宇,房敏.
分批补料培养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J]
.工业微生物,2000,30(2):26-29.
被引量:13
10
李进,张伟国.
L-异亮氨酸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1):54-59.
被引量:9
中国食品工业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