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探讨了辅修双学位教育是培养跨学科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论证了改善学有余力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等的辅助作用;分析了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体制、政策、教学、质量等被边缘化的各种因素。
作者
王凤玲
孔林涛
机构地区
天津科技大学
出处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第4期45-47,共3页
China Education of Light Industry
关键词
双学位
重要
辅助
边缘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1
边士洪.
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0(2):95-96.
被引量:30
2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3
王新庄,倪师军,郭科.
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27-30.
被引量:37
4
谭玲玲.
关于双学位本科教育模式的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145-147.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刘华东,郝志杰.
双学位培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石油教育,2004(4):31-34.
被引量:5
2
王诚怡.
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9):152-153.
被引量:12
3
朱红.
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教育(高教),2006(2):40-42.
被引量:16
4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5
肖云 等.武汉七大高校辅修\双学位的现状调查分析.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1):128-129.
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7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8
卢晓东.大学本科教育中四个重要名词的辨析[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5,(7).
9
高春娟,张陵,朱少泽,帝宁.
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88-89.
被引量:27
10
宋鑫,卢晓东.
美国高校辅修制度述评[J]
.现代大学教育,2002,18(3):108-111.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109
1
刘芳,王中兴,钟献词.
我校实施特培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69-70.
2
骆芙蓉,陆旺金,房三虎,梁慧玲,黎小青.
完善辅修和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12-13.
被引量:6
3
周玮,邱霖宇,惠慧,徐荣鹏.
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197-198.
被引量:3
4
曾祥跃.
现代远程教育在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育中的应用[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104-105.
5
刘秀娥,张涛.
实施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
.教育探索,2008(9):83-84.
被引量:7
6
王文喜,熊素彬,徐敏,颜继忠.
工业药剂学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66-67.
被引量:5
7
王新庄,倪师军,郭科.
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27-30.
被引量:37
8
陆晓阳,谭玲玲.
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发展取向研究[J]
.科技资讯,2009,7(6):178-179.
被引量:5
9
程宝乐.
英语双学位听说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科技信息,2009(19):21-21.
被引量:3
10
粘永昌.
高校第二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32-13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4
1
骆芙蓉,陆旺金,房三虎,梁慧玲,黎小青.
完善辅修和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12-13.
被引量:6
2
高艳芳,胡桃元.
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B12):23-24.
被引量:18
3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4
刘崧.
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07(10):24-24.
被引量:14
5
申沛,王兆峰,张涛.
武汉七所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学籍管理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7(8):38-40.
被引量:5
6
丁琳,龚琼.
双学位——实现自身增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J]
.科教文汇,2007(11X):165-165.
被引量:3
7
张慧群.高等医学院校实行主辅修制的实践探索[J]广州医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1):122-123.
8
许晓东.
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72-74.
被引量:15
9
梁丽,刘好.
七校联合培养双学位人才的探索及反思——以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7):95-98.
被引量:8
10
王新庄,倪师军,郭科.
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27-30.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8
1
张慧群.
地方医学院校实行主辅修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1).
2
李利荣,常春,吴丹雯,彭凯.
关于双学位教育的几点研究意见[J]
.科教导刊,2013(19):30-31.
被引量:2
3
李利荣,吴丹雯,常春,彭凯.
关于双学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9):132-134.
被引量:7
4
宋萍,杨永忠,刁丽琳.
华南农大经管类本科双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
.科教导刊,2018(31):14-15.
被引量:1
5
胡建.
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机制研究[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15(3):82-84.
被引量:1
6
刘榿,冯士维,赵曙东,侯立刚.
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电子世界,2016,0(24):41-42.
被引量:1
7
王佳.
本科生辅修双学位在在线教育模式下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82-84.
被引量:2
8
白雪晴,田晓红.
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的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20,11(9):70-7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李鑫.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教导刊,2022(6):28-31.
2
李煜.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修双学位在线教育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2-122.
被引量:2
3
胡建.
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机制研究[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15(3):82-84.
被引量:1
4
李田.
“语专商融”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7(9):31-32.
被引量:1
5
赵颖.
如何定位“学有余力”?——关于双学位招生和培养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8,0(4):36-43.
被引量:3
6
车志远,王启帆,李和伟,杨彬.
中医药院校辅修专业建设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4):358-360.
被引量:3
7
张紫寒,窦君,范利强,张婷,王娅雯.
关于大学生选修双学位的调查与分析——兰州市大学为例[J]
.传播力研究,2018,2(33):229-229.
被引量:1
8
段笑晔.
“专业+日语”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J]
.青年与社会(中),2018,0(12):194-195.
9
刘宇,刘立力.
“国际贸易+英语”双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2):150-151.
被引量:2
10
闫雄.
双学位招生管理系统的设计[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19,0(11):28-29.
1
梁蒙,李广娥.
关于医学院校实施双学位教育的对策和建议[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8):105-105.
2
柳亮,莫书荣,陈罡,农汉红,邵丽.
医学院校开展双学位教育的调查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88-590.
被引量:5
3
陈洪章,牟茁.
双学位教育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J]
.俪人(教师),2014(11):176-176.
4
周玮,邱霖宇,惠慧,徐荣鹏.
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197-198.
被引量:3
5
张燕梅.
高校实施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11):45-46.
被引量:2
6
肖海.
适应WTO需要,加快实施高校双学位教育[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0(6):116-118.
被引量:2
7
容敏华.
我国双学位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4):26-27.
被引量:3
8
吴亚男.
论新形势下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的实施策略[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5):91-93.
被引量:6
9
高艳芳,胡桃元.
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B12):23-24.
被引量:18
10
刘秀娥,张涛.
实施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
.教育探索,2008(9):83-84.
被引量:7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