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死刑案件适用补强证据规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补强证据规则在一定范围内被运用。由于相关立法不甚完善以及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补强证据规则尚未能发挥应有的制度功能。死刑司法实践表明,许多因事实和证据上存在问题而不予核准的案件大都与审查判断证据不当有关,甚至可以说,与该规则适用不当直接相关。
作者
党建军
杨立新
机构地区
最高人民法院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42,共7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死刑
补强证据
立法修改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11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6
1
[日]田口守一著 刘迪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2
方文军.
供证关系与事实认定探微[J]
.法律适用,2010(12):62-66.
被引量:6
3
刑事诉讼法第46条.
4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165条第2项.
5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第2项.
6
Criminal Procedure -An Analysis of Cases and Concepts, Third Edition, "Charles H. White bread and Christopher Slobogin, University Textbook Series, 1992, p. 430.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吕广伦,罗国良,刘雅玲,王锋永,冯黔刚,朱晶晶.
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的若干问题[J]
.人民司法,2010(13):12-1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60
1
陈淋淋.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J]
.法律方法,2022(2):280-294.
被引量:2
2
汪海燕.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论赋予犯罪嫌疑人选择审判权的必要性[J]
.政治与法律,2004(4):127-133.
被引量:18
3
范培根,范小华.
刑事再审程序之改革与重构[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11):20-22.
被引量:4
4
宋英辉,郭云忠.
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模式之选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14-19.
被引量:8
5
孙付,高德道.
论体液证据的收集与隐私权保护[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6):93-97.
被引量:1
6
赖声利.
刑讯逼供及其控制[J]
.当代法学,2002,16(2):149-152.
被引量:5
7
樊学勇,林铁军.
刑事侦查中秘密拍照手段法制化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5):85-89.
被引量:3
8
张明勇.
论我国自白补强规则之完善——兼论我国刑诉法46条之修改[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99-106.
被引量:6
9
李昌林.
刑事诉讼法官回避制度的完善[J]
.人民司法,2006(4):63-66.
10
赖声利,胡国庆.
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效力的根据[J]
.求索,2006(3):105-106.
同被引文献
112
1
周长军.
犯罪论体系的程序向度:研究误区与理论反思[J]
.清华法学,2008,2(3):119-132.
被引量:23
2
黄云飞,李香山.
析刑事证据“一对一”[J]
.现代法学,1992,14(2):67-69.
被引量:3
3
姜伟,史卫忠.
运用多媒体示证的理论思考[J]
.中国法学,2001(6):107-113.
被引量:3
4
何建华.
审理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案件应如何定性[J]
.法律适用,2006(1):186-187.
被引量:2
5
梁玉霞,郭明文.
自白补强规则比较研究[J]
.当代法学,2006,20(2):136-143.
被引量:6
6
朱道华.
补强证据规则——兼论口供的证据价值[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7(1):92-95.
被引量:4
7
白建军.
死刑适用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6(5):135-145.
被引量:45
8
雅克·博里康,朱琳(译).
法国的犯罪——犯罪人二元论体系介绍[J]
.法学杂志,2006,27(6):138-141.
被引量:7
9
劳东燕.
认真对待刑事推定[J]
.法学研究,2007,29(2):21-37.
被引量:168
10
龙宗智.
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J]
.中国法学,2007(4):94-103.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11
1
苏岩.
论我国证据补强规则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5):85-86.
被引量:1
2
方潇.
遭遇“替身”:代人受刑现象的历史析论[J]
.法学家,2014(3):85-103.
被引量:4
3
陈虎.
留有余地裁判方式之异化[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5):126-130.
被引量:5
4
周长军,马勇.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犯罪构成体系的修正[J]
.政治与法律,2016(7):2-13.
被引量:4
5
吕泽华.
死刑案件证据规范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法治研究,2017(2):99-106.
6
杜邈.
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研究[J]
.证据科学,2019,27(2):192-202.
被引量:4
7
罗维鹏.
示意证据规则建构[J]
.清华法学,2019,13(6):104-121.
被引量:13
8
王宇坤.
口供印证的模式分析与具体运用——基于中外口供证据规则的对比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9(3):26-33.
被引量:1
9
郑法梁.
刑事印证证明的运用——以存疑贩毒案件为例[J]
.中国检察官,2021(12):47-55.
被引量:2
10
赵飞龙.
孤证补强论[J]
.证据科学,2021,29(4):458-46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陈玺.
从“亲眷申冤”到“刑及妻孥”:论唐代刑事诉讼中的女性[J]
.法学家,2015(3):164-175.
2
贾志强.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的中国模式及反思[J]
.当代法学,2018,32(2):143-152.
被引量:14
3
陈虎.
制度角色与制度能力:论刑事证明标准的降格适用[J]
.中国法学,2018,0(4):105-123.
被引量:23
4
徐伟.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犯罪构成体系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3):128-138.
被引量:2
5
陈伟.
毒品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状况研究[J]
.法商研究,2019,36(4):3-13.
被引量:9
6
吴翠芳.
论我国民事补强证据规则[J]
.法制博览,2017(4):273-273.
7
沙立改.
浅谈“留有余地”的判决与“疑罪从无”原则的适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7):124-125.
8
周长军,韩林均.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运行效果研究——兼及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J]
.法治现代化研究,2017,1(3):67-81.
被引量:3
9
王志强.
论清代刑案诸证一致的证据标准——以同治四年郑庆年案为例[J]
.法学研究,2019,41(6):189-206.
被引量:13
10
刘仁琦.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的实体与程序基础——以庭审实质化的推进为切入点[J]
.法学,2020(6):95-109.
被引量:8
1
翁三丰,何万发.
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思考[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11):89-89.
2
王唯宁.
对我国现行死刑政策的一点反思[J]
.法制与社会,2007(9):375-375.
3
王雨侠,刘晶晶,汤菱歌.
浅谈我国的死刑适用与改革[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293-294.
4
杨国红.
故意杀人罪死刑司法控制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7):239-240.
5
马松建.
论死刑政策与死刑司法控制[J]
.刑法论丛,2008(4):50-61.
6
钊作俊.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2):51-56.
被引量:14
7
赵秉志,张伟珂.
略论死刑的民意引导——以慎用死刑为视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21(4):41-54.
被引量:12
8
闵征(摘编).
我国判死缓人数首超死刑[J]
.中国监狱学刊,2008,23(2):160-160.
9
杨磊.
死刑的适用程序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7(12):97-98.
10
张磊,余金.
受虐人群杀人案件的死刑司法控制研究[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4):30-34.
政法论坛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