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字》中海斯特带给我们的震撼——人生因缺憾而美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个被现实社会打压的无法生存的女性。一个被生活逼迫到无路可走的女性,在世时被世人唾骂到一无是处,浑身充满肮脏和罪恶,却在死后得到是人的赞扬,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赞美。全世界女性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出生在美国的浪漫女作家霍桑刻画的《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
作者
王洋
机构地区
绥化学院
出处
《神州》
2011年第9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残缺
无奈
坚强
美丽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金衡山.
《红字》的文化和政治批评——兼谈文化批评的模式[J]
.外国文学评论,2006(2):116-125.
被引量:25
2
彭石玉.
霍桑小说与《圣经》原型[J]
.外国文学,2005(4):64-69.
被引量:31
3
程树华.
霍桑的女权主义思想在海丝特·白兰个性上的体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60-64.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熊玉鹏.
《红字》浅论[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1):24-28.
被引量:5
2
亢西民.
挖掘心灵的秘密 忏悔负罪的人生——托尔斯泰《复活》与霍桑《红字》比较[J]
.运城学院学报,1992,13(1):53-55.
被引量:5
3
.《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第2-3页.
4
A.K. Kaul Hawthorne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996.
5
胡允桓.《霍桑小说集(2)》[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第67页.
6
James Herry On Hawthorne (London: Macmillian Press, 1879).
7
.《霍桑小说集(2)》[M].,.第118页.
8
.《霍桑小说集(1)》[M].,.第132页,第140-141页.
9
胡允桓.《霍桑小说集(3)》[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第287页,第288页,第287页,第287-288页,第394页.
10
.《霍桑小说集(3)》[M].,.第339页,第342页,第356页,第97页.
共引文献
68
1
孙晓燕.
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红字》女主人公浅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1):92-93.
2
王兰.
《红字》和《珍妮姑娘》中女性人物比较[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3):83-84.
3
曾勇,石磊.
男性话语下的女性爱情婚姻诠释[J]
.电影文学,2008(4):93-94.
4
刘君栓,夏晓翠.
《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对现代女性生活的启示[J]
.芒种,2012(4):145-146.
5
袁爱林.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新释《红字》[J]
.英语研究,2003,2(Z1):51-52.
6
袁爱林.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新释《红字》[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21-23.
被引量:4
7
黄芳.
《红字》中海斯特的形象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5):84-85.
被引量:5
8
涂晓群.
压抑与扭曲的灵魂——霍桑《红字》主人公人物性格分析[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3):80-82.
被引量:4
9
蒋道超.
从小说创作看美国性伦理与政治意识间互动的演变[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1):14-22.
被引量:4
10
舒奇志.
霍桑研究在中国[J]
.社会科学辑刊,2007(1):244-247.
被引量:14
1
宋葳,姜炼.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J]
.飞天,2009(16):39-40.
2
张诗怡.
浅析简·爱性格中的独立和反抗精神[J]
.北方文学(中),2016,0(12):58-59.
3
严程.
清代女性诗人的联吟唱和与存稿情况例说[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S1):57-68.
4
王甜.
探究《阿格尼斯·格雷》中的宝藏[J]
.金田,2012(11):55-55.
5
聂馥玲,刘兵.
女性的身份认同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以物理学教学为例[J]
.探索与争鸣,2005(6):47-50.
被引量:3
6
陈鉴昌.
郭沫若史剧的男女人格共建观[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1):84-87.
7
王加贵.
试论《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形象的时代意义[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4):17-17.
神州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