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优点和缺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工具,重点分析了其多目标、多工具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优点和缺陷,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体制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
关玉
白志生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出处
《经济师》
2011年第9期185-185,共1页
基金
黑龙江科技学院引进人才基金课题"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金融合作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多重目标
多元工具
市场化改革
分类号
F82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52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盛松成,吴培新.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2008,43(10):37-51.
被引量:356
2
谢平,罗雄.
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
.经济研究,2002,37(3):3-12.
被引量:622
3
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1季度-200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4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J]
.金融研究,2002(4):1-12.
被引量:197
5
张屹山,张代强.
包含货币因素的利率规则及其在我国的实证检验[J]
.经济研究,2008,43(12):65-74.
被引量:49
6
张晓慧,纪志宏,崔永.
中国的准备金、准备金税与货币控制:1984—2007[J]
.经济研究,2008,43(7):65-77.
被引量:26
7
周开国,李涛,何兴强.
什么决定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J]
.经济研究,2008,43(8):65-76.
被引量:66
二级参考文献
136
1
梁宇峰.
控制股市泡沫与货币政策目标[J]
.证券市场导报,2001(5):53-57.
被引量:10
2
陈人俊.
1993年上海同业拆借市场概述[J]
.上海金融,1994(5):20-21.
被引量:7
3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
.金融研究,2005(5):70-79.
被引量:287
4
武剑.
货币冲销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
.管理世界,2005,21(8):6-10.
被引量:72
5
方阳娥,张慕濒.
理论有效性与实施有效性: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J]
.经济评论,2006(2):95-103.
被引量:18
6
刘明志.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J]
.金融研究,2006(1):51-63.
被引量:148
7
赵进文,黄彦.
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模型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6(2):45-54.
被引量:56
8
钟伟,沈闻一.
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6,22(9):26-32.
被引量:62
9
彭兴韵.
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J]
.经济学动态,2006(9):14-21.
被引量:21
10
吴汉洪,崔永.
中国的铸币税与通货膨胀:1952—2004[J]
.经济研究,2006,41(9):27-38.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1252
1
万阿俊,李连发.
央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创新传导效应的评估——基于企业债务融资的视角[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4):47-54.
被引量:3
2
路军伟,刘瑶瑶.
无利不往,择时而动——公司来年信贷需求与三季报盈余管理[J]
.中国经济问题,2020,0(1):56-73.
被引量:4
3
孟庆斌,张永冀,汪昌云.
中国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吗?——基于马氏域变模型的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20,0(2):13-24.
被引量:18
4
王盼盼,石建勋.
中国操纵汇率了吗?——基于汇率宏观基本面模型的实证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11):57-69.
被引量:3
5
张博,吴昱,郭丽君,黄雁宁.
创新型货币政策的理论传导机制研究—以我国中小企业为例[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24(1):13-25.
6
张启迪.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
.经济学家,2021(1):109-118.
被引量:3
7
陈小亮,王兆瑞,郭俊杰.
老龄化是否削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J]
.经济学动态,2021(5):79-96.
被引量:15
8
周磊,孙宁华,张舒蕾,张嘉伟.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金融摩擦与经济紧缩效应——基于BGG-DSGE模型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21(4):145-156.
被引量:8
9
黄佳琳,秦凤鸣.
银行业竞争、市场化利率定价与利率传导效率[J]
.经济评论,2020,0(1):112-130.
被引量:13
10
牛碧珵,陶然.
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定价机制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2):11-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9
1
毛传为.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稳定币值”的单一货币政策目标[J]
.生产力研究,2008(16):17-18.
被引量:1
2
韩栋.
货币政策:“多目标”还是“单目标”——兼论通货膨胀目标制[J]
.生产力研究,2009(12):45-47.
被引量:6
3
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讨论会综述[J]
.金融研究,1985(11):38-39.
被引量:1
4
崔建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J]
.人文杂志,1993(3):55-58.
被引量:1
5
王松奇.
经济起飞战略下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8(1):1-6.
被引量:2
6
王广谦.
论中央银行的单一政策目标[J]
.金融研究,1986(4):15-18.
被引量:1
7
刘鸿儒.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讲座 第四讲 货币流通规律和货币政策目标[J]
.金融研究,1986(4):62-66.
被引量:1
8
刘鸿儒.
关于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问题[J]
.金融研究,1983(11):1-8.
被引量:3
9
高飞.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J]
.江汉论坛,1990(7):28-31.
被引量:1
10
陈观烈.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双重好还是单一好?——与韩宏泰同志商榷[J]
.上海金融,1990(5):6-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史作杰.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争议研究的文献综述[J]
.财经理论研究,2016(2):7-17.
被引量:1
2
陆岷峰,吴建平.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分析--基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视角[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36(5):9-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志刚,徐传谌.
供给侧改革下货币政策调整与资本结构重置[J]
.河南社会科学,2017,25(8):68-73.
被引量:1
2
宋翠梅.
中国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法律思考[J]
.现代营销(下),2020(12):216-217.
1
胡莹.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69-70.
被引量:4
2
李亚培.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启示[J]
.福建金融,2007(9):54-56.
被引量:1
3
许东江,汪晓宇,王祺,朱奇.
西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经济文汇,2000(5):31-34.
被引量:2
4
李姝,张旭.
外资银行对中国货币政策体制的影响及对策[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484-487.
被引量:2
5
卞志村:财政货币政策体制转变势在必行[J]
.学习与研究,2012(3):80-80.
6
卞志村,高洁超.
宏观稳定视角的货币政策体制设计研究[J]
.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30(2):3-14.
被引量:2
7
沈根祥,帅昭文.
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机制——对利率的预期渠道[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1):41-49.
被引量:9
8
何运信.
提升货币政策信誉的理论基础与国际实践[J]
.上海金融,2012(8):44-51.
被引量:1
9
汪军明.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重新界定[J]
.经济研究参考,2007(16):49-54.
被引量:3
10
李璐,刘斌,洪浩.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流动性效应问题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J]
.金融发展评论,2016,0(1):106-123.
被引量:2
经济师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