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Being, 是, 存有, 存在-- 对 “一‘ 是’ 到底”的诠释、翻译策略的批评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being"是由"Sis"(如Godis)这样的句式衍变而来,是系词"tobe"的现在分词形式或动名词形式,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涵义就是"有"、"存有"(there-is)或"存在"(existence),由此派生出西方哲学史上关于"being"或"existence"是不是一个命题的逻辑谓词的长期论战。如果让"existence"(存在)不带时空含义、不具"现实性"意涵,则"存有"就是"存在","being"即"existence"。相反,如果让"existence"(存在)带上时空含义、具有"现实性"意涵,则"存有"不等于"存在","being"不等于"existence"。此外,"being"还与"实体"(sub-stance)、"本质"(essence)和"真理"(truth)有密切关联。"存有"、"实体"和"本质"都是把一个事物的一切具体特性P、Q、R、T等等抽象掉之后所留存下来的载体或基质,是决定一个事物之所是(what it is)或自身同一性的东西,是作为"存有物之存有"(beings qua being)。因此,国内哲学界先前把"being"译为"存在"或"存有"是有根据的,并无大错。"从古至今,一‘是’到底"的理解、诠释、翻译西方哲学的路径或策略,在理论上没有充分的根据,在汉语哲学实践中也行不通,因为它会造成许多完全无法理解的汉语句子,如把"是是是,不是不是"作为对"Being is being,not non-being"的汉译。
作者 陈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98,共11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9

  • 1Marx Engels Werke, 20, Dietz Verlag, Berlin, s.40.
  • 2G S Kirk .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2nd. ed., Cambridge, 1983.
  • 3Plato: Theaetetus, transl, with notes by John McDowell,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78, p. 16, 118-9.
  • 4Being and Time, London, 1962, p.202.
  • 5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Logic, Indiana , 1984, pp. 100 - 101.
  • 6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5-156.
  • 7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30b5.“形式和本质是第一实体”[M].,..
  • 8巴克莱.《人类知识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1..
  • 9贺麟译.《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前言第ⅩⅩ页.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