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失范到狂欢:涂尔干的社会整合逻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失范”和“狂欢”两个概念为基础阐释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一方面,“失范”的对象经历了由社会到个体的转变,其诱因从物质失调发展为社会不均衡及无序,从而解决途径也由社会分工细化为职业群体重建。另一方面,“狂欢”描述了集体情感爆发,正是在这种爆发之中,集体良知得以内化,社会的神圣性得以重建。经由从“失范”到“狂欢”的理论发展路径,涂尔千最终解决了社会整合何以可能的问题。
作者
李一尘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社会学》
2011年第3期49-55,共7页
Sociology
关键词
社会整合
涂尔干
狂欢
逻辑
社会分工
不均衡
神圣性
爆发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渠敬东.
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J]
.社会学研究,1999(1):31-51.
被引量:105
2
王宗昱.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J]
.求是学刊,2001,28(4):22-28.
被引量:6
3
曾亦.
论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中的先验论倾向[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81-86.
被引量:3
4
周星.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的知识社会学命题[J]
.社会,2003,23(10):16-19.
被引量:4
5
曲庆云.
自杀:从个人行为到社会事实——读E·迪尔凯姆的《自杀论》[J]
.社会学研究,1994(2):73-75.
被引量:9
6
张欢华.
现代性之下的社会分工——解读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J]
.社会,2002,22(11):23-2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涂尔干 渠敬东译.《社会分工论》[M].三联书店,2000..
2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三联书店,1998..
3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4
涂尔干 渠东等泽.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4.296.
6
阿隆,1998,《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
7
杨堃.社会学与民族学[C].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444,89.
8
涂尔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胡伟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3,5,106,63.
9
夏普.比较宗教学史,吕大吉等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12.
10
麦奎利.二十世纪宗教思想,高师宁、何光沪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00-201.
共引文献
125
1
张兆曙.
从在场整合到虚拟整合——兼论网络社会中的个体行动与集体意识[J]
.天津社会科学,2021(1):37-45.
被引量:16
2
邹益民.
主体间性的社会理论对话——以中国为主体对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反思[J]
.思想与文化,2019(1):372-395.
3
陈钰玲.
信任建构和权力生产:青年“互勉约拍”中的礼物关系[J]
.当代青年研究,2023(6):112-124.
4
李存生.
简述关于宗教起源的几种理论——以古典进化论学派及法国社会学派为例[J]
.思想战线,2013,39(S1):162-165.
被引量:2
5
张转平.
关于“自杀”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8(28):226-227.
被引量:2
6
荀丽丽.
“礼物”作为“总体性社会事实”——读马塞尔·莫斯的《礼物》[J]
.社会学研究,2005(6):227-236.
被引量:19
7
姚俭建.
社会行动、社会事实与社会学的起点——一种方法论的再探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5):13-18.
被引量:3
8
刘世风.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析[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4):41-43.
9
杨光飞.
“脱嵌”与“重塑”:转型期社会中介组织的治理逻辑[J]
.人文杂志,2007(5):184-188.
被引量:7
10
张兆曙.
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一个社会学的新概念与新论题[J]
.社会学研究,2008(3):172-200.
被引量:24
1
高瑞华.
从道德式微到法律中心——论哈贝马斯的社会整合理论[J]
.社会科学家,2014,29(7):25-29.
被引量:2
2
杨建强,肖群忠.
论名节[J]
.伦理学研究,2015(4):64-69.
3
陈雪飞.
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哈贝马斯的社会整合理论——基于哈贝马斯“法律规则观”的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67-70.
4
王毅.
“社会-个体互构”的社会整合机制探析——从马克思到吉登斯[J]
.求索,2014(8):72-76.
被引量:1
5
牛士伟,王彦.
国外情绪表露研究述评[J]
.特立学刊,2012(3):59-64.
被引量:1
6
肖小芳,曾特清.
马克思社会整合理论的新诠释——从帕森斯、洛克伍德到哈贝马斯[J]
.伦理学研究,2015(2):10-15.
被引量:7
社会学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