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学结合视角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应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随着高职教育人才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宗旨。
作者
李建玲
机构地区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61,共2页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育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5
参考文献
3
1
魏景荣.
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
.职业教育研究,2009(3):14-15.
被引量:98
2
安静宜.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8(5):172-174.
被引量:28
3
董睿.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113-116.
被引量:36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张蕾.
传统与现代的并存——对《乡土中国》的述评兼论中国乡土[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2):64-66.
被引量:2
2
陈红,顾力平.
职业教育:锁定两大特征需求[J]
.职业,2005(5):51-52.
被引量:1
3
庄丹华.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72-74.
被引量:13
4
张广贤.
论企业视阈中的高职生职业素养[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6):78-79.
被引量:12
5
葛红.
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91-92.
被引量:9
6
平芸.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54-55.
被引量:67
7
周芳.
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18):28-29.
被引量:5
8
刘登辉.
浅议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J]
.高等理科教育,2001(2):62-64.
被引量:8
9
庞永红.
试论我国公民伦理道德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4):44-46.
被引量:3
10
李卫东.
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思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6):90-93.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150
1
韩珍.
以职业素养提升为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J]
.文存阅刊,2018,0(23):103-103.
2
朱冰.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提高职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4):127-128.
被引量:8
3
杨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高职护生的隐性职业素养[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5).
被引量:1
4
王平.
《生理学》教学中培养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策略[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5).
5
金卫东,李超,李丹.
河北省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背景分析[J]
.大家,2012(2):105-105.
6
李菊顺.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有效途径与方法[J]
.大家,2012(3):103-103.
被引量:2
7
赖晓桦,潘堂忠,魏建新.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
.大家,2012(15):172-174.
被引量:1
8
勇治强.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21):62-63.
被引量:3
9
解厚荣.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8):63-64.
被引量:14
10
韩睿.
在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J]
.机械职业教育,2009(2):36-3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41
1
李跃华.
“全程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1(S1):59-60.
被引量:1
2
叶智美.
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新模式[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5(12):17-18.
被引量:40
3
王伟松,唐春勇.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关系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48-152.
被引量:28
4
肖化移,李谨平.
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5):12-15.
被引量:104
5
张宏.
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60-61.
被引量:17
6
耿洁.
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0-32.
被引量:167
7
周丽娟,李凌.
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方法[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20(6):49-52.
被引量:12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9
展珊珊新生代员工的主观幸福感、组织认同及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B/OL].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2&filename=011137221.nh,2011-08-22.
10
徐冬蓉,严晓兰.
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5):148-151.
被引量:48
引证文献
9
1
张名艳.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1):56-57.
被引量:2
2
李建玲,徐增杰.
培养职业人才幸福感的教育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2(24):69-70.
3
白晶,郭岩钊.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职业素养研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27(2):101-104.
被引量:1
4
汤锐华.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4):52-55.
被引量:28
5
刘申忠,康建军.
“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人才素质需求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0):10820-10821.
被引量:5
6
叶任泽.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1):129-132.
被引量:12
7
耿荣,张斌.
职业素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10):94-96.
被引量:14
8
郑水镜.
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人才素质需求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
.才智,2017,0(10):70-70.
被引量:1
9
王广旭.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构建[J]
.品牌,2015(4):158-15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曹克亮.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引入与知识体系构建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0(17):124-126.
被引量:10
2
姜文斌,曹述蓉.
基于服务——学习视角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专业群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5):44-48.
3
汪安.
职业素养培育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5):116-118.
被引量:3
4
施昌海,王艳艳,郭二军.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认知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6):35-37.
被引量:1
5
张群生,梁金凤,李迪.
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柳州师专学报,2013,28(1):78-80.
被引量:2
6
朱家骏.
基于OTP模式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J]
.管理观察,2014(30):149-151.
被引量:1
7
高秀娟,孟海涛.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
.求知导刊,2015(4):99-100.
8
杜鹏娟.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1):63-65.
被引量:2
9
黄江燕,肖俊.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科学与财富,2015,7(30):3-3.
被引量:2
10
王寒娜.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
.文教资料,2015(21):143-144.
1
安琪.
多媒体在默会工作环境中的作用和思路[J]
.广东科技,2009,18(8):91-92.
2
郑旭霞,何奎莲.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2008,29(5):188-188.
被引量:1
3
吕健伟,朱庚申,宋鸿筠,杜卫,王政,韩宝军.
中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46-47.
被引量:3
4
潘光永.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工学结合步伐[J]
.科技信息,2009(27).
被引量:1
5
杨永利,张利君,李庆阳.
关于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考[J]
.科学时代,2012(7):14-15.
6
李志强.
对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教学管理的思考[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11):77-79.
被引量:2
7
贾鑫.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实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5):127-127.
8
杨世选,马淑红,李超.
建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调研报告[J]
.科技创业家,2013(8):186-187.
9
骆大勇.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制定方案研究[J]
.科教导刊,2015(9):29-30.
被引量:1
10
梁宏.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思考[J]
.科学咨询,2014(24):35-35.
被引量:1
中国高校科技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