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组建虚拟公司 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途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建虚拟公司,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养的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组建虚拟公司对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以及课程优化具有积极意义,是高职院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作者
戴浩
曹芳
王玲
机构地区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69,共2页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基金
广东省高等教育高职高专类教改项目"构建职业学院学生虚拟公司
探索IT人才培养新途径"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虚拟公司
职业技术教育
实训教学
分类号
TP311.5-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王敏,姜华斌.
浅谈模拟公司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
.职教论坛,2007,23(03X):46-49.
被引量:9
2
郭嘉喜,郭健辉.
高职软件人才“校企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8):112-11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李振汕.
对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探讨[J]
.职教论坛,2005,21(5):47-48.
被引量:7
2
马伟.
软件实训基地规划建设一例[J]
.计算机教育,2005(6):43-44.
被引量:7
3
韩郁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2):84-86.
被引量:15
4
江城子.
印度IT人才的开发及启示[J]
.国际人才交流,2005(6):24-25.
被引量:7
5
李超,卢军.螺旋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
杜小丹,易勇,李焰,叶安胜,刘永红.
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J]
.计算机教育,2008(24):57-59.
被引量:11
7
李超,李铁刚,安俊秀.
中小型软件企业产学合作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1):43-45.
被引量:5
8
刘亚平.
浅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9(29):41-42.
被引量:6
9
胡光鲁.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3(6):108-110.
被引量:7
10
张迎辉,王瑾.
高新技术条件下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2):25-26.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10
1
高学强,张玉忠.
谈模拟设计公司在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4):26-28.
2
刘安丰,赵辉,赵岩,利彦军,张倚榕,廖梦君.
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构建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0):143-145.
被引量:6
3
陈翠松.
计算机软件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78-81.
被引量:19
4
张顺利,李卫斌.
高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21):102-103.
被引量:9
5
吕海东,葛日波.
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24):45-48.
被引量:3
6
刘建华,邓维,黄锐.
软件技术(IT服务外包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18(1):51-53.
被引量:2
7
张南雪,王慧.
“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在《外贸跟单》课程中的应用[J]
.中外企业家,2014(8):206-207.
8
郑阳平,马晓晨,郝春雷.
基于层次主线模型的模拟公司项目制岗前实训教学[J]
.石油教育,2015(3):72-75.
被引量:3
9
郭嘉喜.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4,45(1):70-72.
被引量:1
10
华驰.
浅谈模拟开发在软件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8):82-83.
同被引文献
6
1
刘海燕.
基于工学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印刷,2012(6):81-83.
被引量:1
2
蒋波平.
三种视角看“双元制”[J]
.上海教育,2014(6):30-30.
被引量:1
3
仇志海,李龙珠.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创”教育体系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5(16):65-67.
被引量:17
4
史增芳.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36-39.
被引量:4
5
李梅,罗南林.
高职“三项融汇,分层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5(35):48-51.
被引量:17
6
向智林.
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1):119-120.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
1
隋明祥.
基于“虚拟公司”机制与“实体公司”相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1):125-126.
1
伍艳艳.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J]
.现代国企研究,2016(18).
被引量:2
2
陈海华,孟鸣.
“圣地”的虚拟化经营理念:山东省首家虚拟公司的实体运作[J]
.中国电业,2000(5):34-34.
3
法景涛.
21世纪机械制造业和对人才的需求[J]
.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2(3):10-10.
4
张旭东.
村中的CEO[J]
.IT经理世界,2001(5):100-101.
5
姚一平.
论发电企业虚拟检修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2):51-55.
6
首届中芬职业学校虚拟公司技能比赛在苏州举行[J]
.当代职业教育,2013(4).
7
王晓光.
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途径[J]
.商业文化,2016,0(12):22-22.
8
做鱼皮画一年收入超百万元[J]
.财会月刊,2013(7).
9
莫长塞,王英.
虚拟化与中国医药产业研究开发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61-63.
被引量:4
10
吴承达.
管理组织形式的新发展——虚拟公司[J]
.现代企业,1995,0(5):28-28.
中国高校科技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