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取类比象法阐释中医火热证的一种发病机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正邪相争,阴阳失衡,五志化火等。
作者
孔令青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7期3449-3450,共2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关键词
取类比象
火热证
病机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七十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90.
2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40.
3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23.
共引文献
3
1
陈友祥.
辨大青龙汤证治[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3):17-19.
被引量:3
2
牛菲.
探讨调气法在经方配伍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400-401.
被引量:6
3
孙征,张保春.
风泄源流考析[J]
.世界中医药,2015,10(4):511-51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6
1
张维亮,李金田.
张仲景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研究[J]
.河南中医,2011,31(7):697-699.
被引量:2
2
欧阳波,翟双庆.
《内经》的“因势利导”与道家“无为”而治[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5):544-545.
被引量:4
3
陈蓉.
试论《伤寒杂病论》对体质学说的贡献[J]
.国医论坛,2016,31(5):1-2.
被引量:8
4
张静宇,李忠廉.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浅析[J]
.中医杂志,2018,59(22):1901-1905.
被引量:16
5
李杰,雷晶晶,牛文民,尹发明.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解[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0):118-119.
被引量:19
6
毛丽容,王释亮,谢义松.
从胡希恕《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小柴胡汤[J]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9):124-12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谭华,谭振贵,王平.
浅议《伤寒论》因势利导的应用[J]
.中医学,2022,11(6):1182-1187.
1
杨湖.
炎症中医辨治管见[J]
.江西中医药,1996,27(S1):10-11.
被引量:4
2
杨太生.
外感病汗出小议[J]
.山东中医杂志,2010,29(5):346-346.
被引量:1
3
张灿云,张德芹.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及其中医防治[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2):4-4.
被引量:7
4
王小平,任海燕.
《内经》之“心痛”探析[J]
.山东中医杂志,2015,34(6):410-412.
被引量:4
5
熊航,郭蓉娟,王玉来.
五志化火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的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2):77-79.
被引量:10
6
黄启金,邵念方,卢尚岭.
辨证治疗急性热病190例体会[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9(3):29-31.
7
周连庚.
浅谈月经过多的十款食疗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2):179-179.
8
徐靖,吴敬.
内风乃神经系统疾病之浅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8):155-155.
9
梅妍.
试论武成教授对五志化火理论之见[J]
.天津中医药,2005,22(3):190-191.
被引量:3
10
张太坤,符莹.
消萎汤辨证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3-84.
被引量:7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