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禹羌族群对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贡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反映,禹羌族群早期曾居息于岷江流域为核心的长江上游地区,并在其地治理水患,发展农业,形成跨血缘、地域的大型族群联盟,促进了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文化的昌盛繁荣;正是其后裔代表的氐羌族群与来自东南方向的濮越族群一道,创造了蜀地三星堆文化以来极为辉煌的区域文明,为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
彭邦本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80,共8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禹羌族群
长江上游
族群联盟
共主政治
早期文明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33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9
1
谭继和.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A].李绍明等主编.夏禹文化研究[C].巴蜀书社,2000..
2
彭邦本.
禹族西兴东渐及其在黄河中下游的活动初探[J]
.社会科学研究,2003(1):125-129.
被引量:9
3
史记·六国年表序[M].中华书局,1959.
4
新语·术事[A].诸子集成[c].世界书局,民闰二十四年(1935).
5
新序·杂事第五[A].石光瑛.新序校释[c].中华书局,2001.
6
荀子·大略[M].四部丛刊本.商务印书馆,1922.
7
张觉.吴越春秋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
8
三国志·秦宓传[A].裴注引谯周.蜀本纪[C].中华书局,1959.
9
蜀王本纪[A].(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C].辑本,黄冈工氏木刻本.
10
华阳国志·序志[A].刘琳.华阳国志校注[C].巴蜀书社.1984.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王克林.
龙图腾与夏族的起源[J]
.文物,1986(6):55-56.
被引量:16
2
郑杰祥.
夏部族起源的探讨[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0(5):25-30.
被引量:6
3
李晓路.
夏文化地望在东南地区说[J]
.江汉论坛,1987(11):64-66.
被引量:1
4
俞伟超.
三星堆蜀文化与三苗文化的关系及其崇拜内容[J]
.文物,1997(5):34-41.
被引量:34
5
陈剩勇.
东南地区:夏文化的萌生与崛起——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文化圈的比较研究探寻夏文化[J]
.东南文化,1991(1):1-22.
被引量:21
6
祁国琴.
动物考古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J]
.人类学学报,1983,2(3):293-300.
被引量:11
7
潘辛宁,任江.
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地下文物遗存调查[J]
.四川文物,2005(6):17-20.
被引量:3
8
陈剑,陈学志.
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寻踪[J]
.中华文化论坛,2006(3):5-10.
被引量:20
9
冉光荣 李绍明.羌族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43.
10
谭继和.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A].李绍明等主编.夏禹文化研究[C].巴蜀书社,2000..
共引文献
233
1
范永刚,陈剑,何锟宇.
略论大渡河上游地区的史前文化[J]
.藏学学刊,2019(1):111-125.
2
陈剑.
藏羌彝走廊史前先民对本地资源的认知、利用及其当代启示——以岷江大渡河上游考古发现为中心[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0(1):101-127.
3
王俊.
西南农业考古概述[J]
.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0(1):110-131.
4
闫红贤,陈洪海.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筒状臂饰初步研究[J]
.边疆考古研究,2023(1):69-85.
5
霍巍.
成都平原史前农业考古新发现及其启示[J]
.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55-158.
被引量:11
6
汤其领.
汉代徐州地区的宗教传播[J]
.史学月刊,2002(7):107-112.
被引量:3
7
杨生民.
汉宣帝时“霸王道杂之”与“纯任德教”之争考论[J]
.文史哲,2004(6):62-66.
被引量:3
8
魏明孔.
中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J]
.文史哲,2004(6):79-85.
被引量:5
9
刘宋川.
“为+名_1/代+名_2”结构式论析[J]
.古汉语研究,2002(3):80-86.
被引量:6
10
朱松美.
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智慧与困境[J]
.东岳论丛,2005,26(1):131-13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1
1
林向.
蜀与夏──从考古新发现看蜀与夏的关系[J]
.中华文化论坛,1998(4):63-72.
被引量:21
2
谭继和.
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J]
.四川文物,1998(6):8-13.
被引量:14
3
田昌五.
夏文化探索[J]
.文物,1981(5):18-26.
被引量:20
4
江章华,颜劲松,李明斌.
成都平原的早期古城址群─—宝墩文化初论[J]
.中华文化论坛,1997(4):8-14.
被引量:44
5
张学海.
鲁西两组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及对几个古史问题的思考[J]
.华夏考古,1995(4):47-58.
被引量:23
6
杜金鹏.
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J]
.四川文物,1995(1):3-9.
被引量:28
7
李学勤.
《帝系》传说与蜀文化[J]
.四川文物,1992(S1):13-17.
被引量:14
8
段渝,陈剑.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性质初探[J]
.天府新论,2001(6):81-86.
被引量:12
9
林向.
“禹兴于西羌”补证——从考古新发现看夏蜀关系[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7-10.
被引量:4
10
向桃初.
三星堆文化的形成与夏人西迁[J]
.江汉考古,2005(1):60-6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王景莲.
颛顼遗都帝丘初探[J]
.中原文物,2016(1):24-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立东.
试论濮阳卫城之名称[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1):91-96.
2
吴晓东.
颛顼神及其在《山海经》里的记载[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29-145.
被引量:2
1
彭邦本.
古城、酋邦与古蜀共主政治的起源——以川西平原古城群为例[J]
.四川文物,2003(2):18-22.
被引量:7
2
汪守龙.
“礼崩乐坏”下的晋文公霸业[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43-145.
3
徐学琳.
南方地区元代墓葬形制探析[J]
.南方文物,2015,0(3):149-153.
被引量:1
4
李伟山.
从天子、霸主、诸侯的关系论共主政治秩序在东周的演变[J]
.阴山学刊,2008,21(5):51-56.
被引量:1
5
罗真.
印度的王中之王[J]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2010(12):30-31.
6
陈卫东.
长江上游地区巴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四川文物,2007(6):13-16.
被引量:1
7
乔婷.
论清代河东恤政[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5):34-38.
被引量:1
8
岳坚.
景颇族的圣典──目瑙纵歌[J]
.民族工作,2000(4):60-61.
被引量:1
9
林思翔.
读不懂的三星堆[J]
.科学与文化,2002(1):28-29.
10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J]
.历史研究,1996(1):5-16.
被引量:66
中华文化论坛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