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关“亲亲相隐”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证人没有理由不出庭作证的,法院可强制其出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这是近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的一个条款。这一意义不大的条款,却引来舆论的一场争议:是要大义灭亲,还是要亲亲相隐。其实,这一草案条款不仅没有这么大的意义,甚至隐藏着重大漏洞。
作者
洪道德
出处
《法律与生活》
2011年第18期26-26,共1页
Law & Life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全国人大常委会
出庭作证
刑事诉讼法
大义灭亲
被告人
修正案
草案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98
1
范忠信.
亲属拒证权:普世与民族的重合抉择[J]
.中国审判,2012(1):50-51.
被引量:8
2
骆群.
亲亲相隐:刑事政策的人伦启示[J]
.东方法学,2010(3):67-77.
被引量:8
3
梁玉霞.
传承与移植的失却——对我国亲属作证义务的反思[J]
.中外法学,1997,9(4):83-86.
被引量:14
4
范忠信.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87-104.
被引量:194
5
范忠信.
亲亲相为隐:中外法律的共同传统——兼论其根源及其与法治的关系[J]
.比较法研究,1997,11(2):5-28.
被引量:77
6
章礼明.
亲属拒证权制度比较研究[J]
.河北法学,2005,23(3):125-129.
被引量:7
7
吴丹红.
司法场景中的证人作证[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3):107-114.
被引量:14
8
邓晓芒.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J]
.学海,2007(1):5-24.
被引量:51
9
《礼记·檀弓》,远方出版社,2002年,第47页.
10
郭齐勇,孙娟(整理者).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的启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J]
.社会科学论坛,2007(8):90-106.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5
1
李远红.
伦理视野下的亲属拒证权探讨[J]
.边缘法学论坛,2019,0(2):49-57.
2
李拥军.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亲属豁免权的中国面相[J]
.中国法学,2014(6):89-108.
被引量:38
3
舒易求.
亲亲相首匿制度之当代重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32):3-4.
4
费翔.
“亲亲相隐”的伦理价值与制度建构[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4):69-72.
5
徐瑞.
浅析亲属拒证权在中国适用[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6,0(7):153-153.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陈雷.
实质逻辑并非法治之“伤”——兼与陈金钊教授商榷[J]
.探索与争鸣,2021(4):95-100.
被引量:2
2
黄茂醌,陈宏.
民事诉讼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构建论[J]
.法治论坛,2019(4):195-208.
3
雷磊.
法教义学在中国:历程、疑问与反思[J]
.法商研究,2024,41(4):3-21.
被引量:3
4
欧阳菀骏.
法律与伦理关系的再审视 ——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思考[J]
.文存阅刊,2018,0(21):172-172.
5
袁汝良.
亲亲相隐制度的当代价值考量[J]
.广东经济,2017,0(7X):96-97.
6
覃冠文.
亲属免证:究竟是谁的权利——以亲属免证特权权属为基点的展开[J]
.政治与法律,2016(1):153-160.
被引量:12
7
陈凯健,殷勤.
晚清民国时期亲属拒证制度的立法流变及其当代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0(1):18-26.
被引量:2
8
武晓艺.
近亲属拒绝作证制度分离化模式的负面影响分析[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32(4):108-111.
被引量:1
9
朱雅楠.
“孝”之解析及其在当代法律中的回归[J]
.潍坊学院学报,2017,17(1):49-53.
被引量:2
10
刘晓惠.
孕妇虐待胎儿的民事责任探析[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2):124-128.
1
尼玛扎西.
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关于检察机关不起诉制度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12,21(8):14-14.
2
陈光中,曾新华.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视野下的二审程序改革[J]
.中国检察官,2012(1):77-77.
被引量:2
3
刘欢,王士杰.
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贡献[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66-68.
被引量:1
4
张奕.
浅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的无罪推定原则[J]
.法商论坛,2012(1):177-178.
5
余红格.
浅论剥夺政治权利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2Z):300-300.
6
刘慧芳.
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完善——以英美保释制度为视角[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0(1):73-76.
被引量:1
7
李润华.
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12(1):19-23.
8
隽武.
“不得自证其罪”与“亲亲相隐”合法吗?——浅谈《刑诉法》修订的若干变更[J]
.科学生活,2011(12):40-43.
9
张晓,郭弘,张颖.
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看电子数据的产生[J]
.学园,2012(7):28-29.
10
王永兴.
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中的社会参与——基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考虑[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2):37-42.
被引量:1
法律与生活
2011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