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塑诗性主体:都市病症问解与文艺美学发展趋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艺美学是实践性、开放性的间性学科,与都市化进程具有逻辑上的深度契合性。都市是文艺生产的中心领地、组织者和被生产者,都市化进程以变更文艺生产的方式来解构文艺身份、颠覆传统审美程式和异化审美价值,这导致了都市化进程的病态和文艺美学发展的瓶颈。为此,重塑诗性主体以反思文艺美学发展、求解都市病症,成了当下学界研究和社会发展的亟须。
作者
李志艳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9-152,共4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艺美学
都市病症
诗性主体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刘士林.
文化城市与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及创新[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3):5-13.
被引量:36
2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A].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政治[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5
冯宪光.
美学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4):138-143.
被引量:8
6
王德胜,肖寒.
文艺美学:理论建设及其当代问题[J]
.文艺争鸣,2007(11):43-53.
被引量:4
7
姚文放.
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三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J]
.社会科学战线,2005(4):87-93.
被引量:17
8
谭好哲.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生成与理论进展[A].曾繁仁.学科定位于理论建构:文艺美学论文选[C].济南:齐鲁书社,2004.
9
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7.
10
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9.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费孝通.
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J]
.民族艺术,1999(4):8-16.
被引量:36
2
胡经之.
文艺美学的反思[J]
.文艺理论研究,1999(4):42-44.
被引量:10
3
夏建中.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J]
.社会学研究,1998(4):49-55.
被引量:81
4
周来祥.
三论文艺美学的对象、范围和学科定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0(3):37-43.
被引量:2
5
曾繁仁.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J]
.文学评论,2001(5):88-96.
被引量:23
6
谭好哲.
论文艺美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J]
.文史哲,2001(3):40-45.
被引量:9
7
胡经之.
走向文化美学[J]
.学术研究,2001(1):109-112.
被引量:11
8
张婷婷.
文艺学“边界”论争之我见[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103-106.
被引量:6
9
毛崇杰.
知识论与价值论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评“新的美学原则”[J]
.文学评论,2005(5):14-22.
被引量:2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
323
1
郭旭东,蒋晓丽.
旅行·变异·反哺:论“理论”的跨文化传播/反馈机制[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1):248-260.
被引量:1
2
李志艳.
实践性侧重:美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S1):234-236.
被引量:1
3
张德明.
卡夫卡的空间意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4):137-143.
被引量:13
4
刘翔.
试论消费社会语境下的休闲[J]
.学术论坛,2004,27(5):43-46.
被引量:5
5
刘国建.
赛博空间休闲的特征及其价值意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47-51.
被引量:2
6
朱爱军.
试论“立美宜人”的生存观[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2):62-65.
被引量:3
7
胡鹏林,党晓培.
后现代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与实践美学[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44-48.
8
周宪.
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J]
.学术研究,2005(4):122-126.
被引量:31
9
朱国华.
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J]
.河北学刊,2005,25(4):139-146.
被引量:6
10
刘东玲.
不可超越的抒情——沈从文后期文学创作发展论[J]
.社会科学辑刊,2005(4):183-187.
1
罗宗宇.
沈从文“乡下人”自我认同的内蕴新解[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4):138-145.
被引量:3
2
仇敏.
当下儿童文学与诗性主体[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2):35-40.
被引量:2
3
仇敏.
论诗性主体和儿童文学的逻辑联系[J]
.中国文学研究,2010(2):88-91.
4
赵双花.
抗战时期“诗性主体”塑造的难度及意义——沈从文《长河》再解读[J]
.郑州师范教育,2013,2(4):50-53.
5
赵坤.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0(4):89-92.
被引量:2
6
尤作勇.
诗性在历史的旷野中坠落——也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品格[J]
.宁夏社会科学,2008(1):160-162.
7
仇敏.
诗性主体·身体主体·消费主体[J]
.文学评论,2009(1):196-200.
被引量:2
8
仇敏.
论诗性主体[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6):88-92.
被引量:2
9
张文初.
诗性主体的两重断定[J]
.中国文学研究,2004(4):3-7.
被引量:2
10
颜翔林.
论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6):116-119.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