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的《红字》与张爱玲作品比较研究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对比《红字》中主人公海斯特的性格命运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性格命运,展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总结出作者霍桑和张爱玲对女性所赋予的殊途同归式的人性关照。
作者
秦艳萍
机构地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99,103,共4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红字》
张爱玲
人性关照
自然人
社会人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64.
3
霍桑.红字[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4
.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
共引文献
80
1
王鸿生.
学术研究中的“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26-33.
被引量:14
2
汪小珍.
作者著作权的实在化与学术期刊的立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5-29.
3
杨甸虹.
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37-40.
被引量:17
4
胡振东.
China考源与圣经预言中的中国[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2):107-108.
5
李无苑.
从知性文化到德性文化——论当代文化的重建[J]
.北方论丛,2005(5):127-130.
被引量:1
6
王颖.
福克纳:关注人类现实的现代主义作家[J]
.理论学刊,2005(10):125-126.
被引量:1
7
卢云峰.
病态人格的现代拯救——阿Q人格分析与“立人”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2005(6):213-217.
8
王旭东.
从《最后的莫希干人》评库柏的种族、等级和性别观[J]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6):107-110.
被引量:5
9
张韦.
轻逸与沉重——论狄金森的爱情诗[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4):110-112.
被引量:3
10
陈榕.
杰姆是傻瓜吗?——重读《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中杰姆的形象[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6):76-8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9
1
朱彤.
“从猿到人”——孙悟空、贾宝玉思想性格纵横谈[J]
.红楼梦学刊,1985(3):45-71.
被引量:5
2
庄海滨,林品中.
正确评价甄贾宝玉的形象[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69-72.
被引量:1
3
王宁.
阐释的意义和意义的阐释——重读新感觉派小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9(3):93-102.
被引量:3
4
曹金钟.
论甄、贾宝玉[J]
.求是学刊,1991,18(3):62-65.
被引量:3
5
王宁.
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影响与流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5(4):12-21.
被引量:7
6
姜超.
贾宝玉与孙悟空[J]
.红楼梦学刊,1986(1):137-147.
被引量:2
7
蔡义江.
“石头”的职能与甄、贾宝玉——《红楼梦论佚》中有关结构艺术的一章[J]
.红楼梦学刊,1982(3):117-143.
被引量:12
8
李彬霞,李德恒.
贾宝玉和孙悟空形象悲剧意蕴探微[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3):123-128.
被引量:6
9
王光荣.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及其影响[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1(3):64-67.
被引量:41
10
袁爱林.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新释《红字》[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21-2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刁曼云.
电影《消失的爱人》的叙事结构分析[J]
.电影新作,2015(4):124-126.
被引量:1
2
张苗苗.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视角分析《红字》主人公及霍桑的内心挣扎[J]
.语文学刊,2016,36(11):56-57.
3
孔钰钦.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网生代”节目受众的虚构性参与——以《奇葩说》为例[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6):65-68.
4
祖乐.
弗洛伊德式分析《金融家》中的考珀伍德[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5):188-189.
5
马纯宇.
由三重人格理论浅析《红字》人物人格结构与命运[J]
.海风,2021(2):200-201.
6
韦正春.
本我、自我、超我的挣扎与对抗——从真假美猴王到甄贾宝玉的互文诠释[J]
.文学理论前沿,2022(2):181-207.
7
杨淞麟.
不同的社会,相同的境遇:《画中情思》与《红字》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J]
.文山学院学报,2024,37(1):88-94.
8
张苗苗.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视角分析《红字》主人公及霍桑的内心挣扎[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6,0(6):56-57.
被引量:2
9
刁曼云.
婚姻:“超我”与“本我”之间的距离——《消失的爱人》中两性关系的精神分析[J]
.作家,2015,0(6X):49-50.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贾荟.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解析《红字》[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8):190-192.
被引量:1
2
尹梦瑶.
“雄心勃勃”的现代社会史诗——浅析《阿甘正传》[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22):175-176.
被引量:2
3
高凌飞.
从话轮转换看《红字》——小说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文学文体学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53-54.
1
孙乐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呼啸山庄》中的卡瑟琳[J]
.青春岁月,2013,0(21):10-11.
2
王颖.
试论《儿子与情人》中莫莱尔夫人的悲剧成因[J]
.青春岁月,2011,0(20):205-205.
3
熊北雁.
人性关照下的历史书写[J]
.黄河,2013(4):159-162.
4
江涛.
炙热和悲凉的精神家园——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7):26-29.
被引量:1
5
曾华玲.
小资作派还是人性关照——对宗璞《红豆》男主人公齐虹的再解读[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4):89-90.
6
曾文俊.
浅析宫体诗与花间词的人性关照[J]
.文学教育,2010(1):132-133.
7
董靖.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看雅夏的皈依[J]
.克拉玛依学刊,2010,13(3):243-243.
8
高辉.
“天使”对弈“魔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人性扭曲[J]
.考试周刊,2014(11):10-11.
被引量:1
9
王伟霞.
浅论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下的关照——以路遥的《人生》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5,0(5Z):23-23.
10
杨义华.
论埃德娜觉醒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毁灭——《觉醒》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解读[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3-85.
学术论坛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