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意蕴析论 被引量:3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思维方式以"象思维"为主导,而西方思维方式则以"概念思维"为主导。思维方式可划分为本源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当现实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实用性思维形式会发生变化,而本源性思维形式则倾向于不变化。这意味着,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国人能够在实用性思维方式层面实行转换,接受与之相关联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但在本源性思维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终极文化理想层面,却可能保持不变。这种可变与不变,一方面在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两个层面之间造成了一种错位和紧张,但同时也为基于中国本源性思维方式对于外来文化的重构或再创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作者 王南湜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2,共10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研究"(项目号:08JZD000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 1安乐哲《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 2安乐哲.《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3葛瑞汉 张海晏.《论道者》[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 4郝大维、安乐哲.《期望中国:对中西文化的哲学思考》“导言:期待论证”,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 5郝大维,安乐哲.《期望中国:对中西文化的哲学思考》,第1,6,7页,“导言:期待论证”.
  • 6陈汉生《中国古代的语言与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998年版,第39-64页.
  • 7艾兰:《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3页.
  • 8于连.《迂回与进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84~386页.
  • 9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52页.
  • 10张东荪.1946年.《知识与文化》.商务印书馆.

二级参考文献24

共引文献181

同被引文献364

引证文献38

二级引证文献10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