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创新模式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队伍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将流向何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传统转移模式进行总结,并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模式及所产生的问题和我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劳动力转移创新模式。
作者
李磊
机构地区
吉林农业大学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9期74-75,81,共3页
Journal of Ningxi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理想模式
探索
分类号
F30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李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05-14706.
被引量:2
2
梅方权.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
.调研世界,1999(11):3-5.
被引量:36
3
郑毅敏.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13(4):86-89.
被引量:13
4
翁伯奇,程惠香.
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目标与战略选择[J]
.理论学习月刊,1998(6):32-37.
被引量:5
5
国家计委办公厅课题组.
加快发展小城镇: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江、浙、沪小城镇发展调研报告[J]
.宏观经济研究,1999(11):55-60.
被引量:8
6
刘伟超.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地域选择的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79-1728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吴亚仑.
“股田制”有利于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S1):9-10.
被引量:4
2
曹阳.
论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制度约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5):10-16.
被引量:7
3
庾德昌,程春庭,储英奂.
农户经济行为量化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1996(1):42-49.
被引量:6
4
温铁军.
农民不可能都进城[J]
.绿叶,2004(3):33-34.
被引量:4
5
赵居礼.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及对策[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3(4):72-76.
被引量:3
6
潘虹.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J]
.中国农垦,2006(10):40-41.
被引量:1
7
吴光玲.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对策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06,5(29):48-49.
被引量:1
8
寇荣,李鹏,谭向勇.
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域的选择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07,21(5):49-52.
被引量:1
9
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23-60.
10
彭连清,詹向阳.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流向和产业分布特征[J]
.农村经济,2007(9):75-78.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56
1
包玉山,麦拉苏,达古拉.
牧区现代化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
.前沿,2022(2):54-64.
被引量:4
2
葛深渭.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对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常年外出人口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人口与经济,2007(5):56-60.
被引量:2
3
蒋和平,黄德林,郝利.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S1):52-60.
被引量:50
4
毛蒋兴,覃海杰,周慧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市化[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z1):133-137.
被引量:3
5
王文烂,赖秀宝.
论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J]
.商业研究,2002(14):110-113.
被引量:9
6
徐崇敬.
农业科技创新与我国农业现代化[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36-41.
被引量:5
7
葛深渭.
梯次移民:农民增收途径的一种设想[J]
.现代经济探讨,2004(7):52-55.
被引量:1
8
赵韩强.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人口学刊,2001,23(5):34-37.
被引量:10
9
许成安,王昊,杨青.
我国城市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兼评“广义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理论[J]
.江淮论坛,2001(3):3-9.
被引量:14
10
王健君.
“业绩市”重铸“江湖格局”[J]
.瞭望,2002(34):37-38.
同被引文献
5
1
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1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张强,高韵.1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何去何从[N].中国经济导报,2011-02-17(B07).
3
廉卫东.山东省一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幅首次下降[EB/OL].(2012-04-21)http//dzrb.dzwww.com/yw/201204/t201404217054700.htm.
4
王德文,蔡昉,张国庆.
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J]
.经济学(季刊),2008,7(3):1131-1148.
被引量:201
5
CHEN Shuang 1 ,ZHANG Yan2,HU Li-jia1 1.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2.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A Case Study of Yimatu Town in Fuxin City[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4(7):53-5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高岩,李树超.
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10-2312.
1
刘英.
试论新形势对四川农村劳动力传统转移模式的冲击[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96-102.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