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五四”文学的阐释困境与动态阐释模式的形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五四"文学的阐释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初期的文学史研究者胡适、周作人、梁实秋等人以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分别展示了他们各自理念观照下的"五四"文学,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学史则习惯于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将"五四"文学放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进步/反动、理性/非理性、写实/抒情、民族主义/世界主义、启蒙/救亡等对立框架中进行考量,从而造成"五四"文学的阐释悖论。新时期以来,研究界渐渐摆脱之前那种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的研究方式,吸取西方的非本质主义、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尝试以关系思维的研究方法重新解读"五四"文学,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五四"文学的复杂与悖论性。
作者 张剑
机构地区 洛阳师范学院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0-55,共6页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温儒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北京大学学报,2004,.
  •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J].新青年,1917,(5).
  • 3胡适.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M]//胡适文存:卷1.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
  • 4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N].晨报副镌,1926-02-15.
  • 5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止庵.周作人讲演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 6复旦现代文学组学生.中国现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2.
  • 7Joseph R. Levenson, Liang Ch' i - ch' 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 [ M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1.
  • 8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9张光芒.现代性与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1):42-47. 被引量:3
  • 10张光芒.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哲学建构[J].文学评论,2002(2):107-116.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27

  • 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卷第246页.
  • 2马斯洛 等.《人的潜能与价值》[M].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 3胡适.易卜生主义.新青年,1918,(6).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 5.《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 6.《鲁迅全集》第8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5页.
  • 7.《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页.
  • 8.《独秀文存》[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1页.
  • 9.《鲁迅全集》第1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10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9、8-9、125页.

共引文献20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