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苏轼和陶诗中“义”、“善”主题及宋学精神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宋学是宋代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主题内涵,宋学精神也独树一帜,在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己鲜明特色。而苏轼的和陶诗的繁荣在宋学繁荣期之后接踵而至的现象决非偶然。苏轼的和陶诗正是在宋学风靡一时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宋学进入繁荣期后酝酿的结果。因此在和陶诗中必然会表现出具有宋学特征的因子。
作者 仇媛
出处 《黑河学刊》 2011年第9期33-35,共3页 Heihe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秦观.答傅彬老简[A].淮海集(卷三)[C].四部丛刊本.
  • 2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3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雍也[M].湖南:岳麓书社,2004.
  • 4孔凡礼.苏轼文集[Z].北京:中华书局,2004.
  • 5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A].二程集[C].
  • 6苏轼文集(卷二十一)[Z].
  • 7张兴武.宋初百年文学变革的人格及情感动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4):49-55. 被引量:2
  • 8苏学士集(卷七)[Z].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 9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诸子集成[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10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Z].北京:中华书局,1998.

二级参考文献62

  • 1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历程[J].中国社会科学,1989(2):101-120. 被引量:16
  • 2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A]..见《范文正公集·附录》[C].,..
  • 3《六一诗话》.
  • 4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61页
  • 5《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第9138页
  • 6《朱子语类》卷一二九.
  • 7《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27页.
  • 8王称.《东都事略》卷一八《范质传》,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 9《资治通鉴》卷二九一,中华书局,1956年,9511页.
  • 10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中华书局,1984年,65页.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