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轼和陶诗中“义”、“善”主题及宋学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宋学是宋代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主题内涵,宋学精神也独树一帜,在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己鲜明特色。而苏轼的和陶诗的繁荣在宋学繁荣期之后接踵而至的现象决非偶然。苏轼的和陶诗正是在宋学风靡一时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宋学进入繁荣期后酝酿的结果。因此在和陶诗中必然会表现出具有宋学特征的因子。
作者
仇媛
机构地区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黑河学刊》
2011年第9期33-35,共3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和陶诗
“义”
“善”主题
宋学精神
苏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秦观.答傅彬老简[A].淮海集(卷三)[C].四部丛刊本.
2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雍也[M].湖南:岳麓书社,2004.
4
孔凡礼.苏轼文集[Z].北京:中华书局,2004.
5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A].二程集[C].
6
苏轼文集(卷二十一)[Z].
7
张兴武.
宋初百年文学变革的人格及情感动因[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4):49-55.
被引量:2
8
苏学士集(卷七)[Z].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9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诸子集成[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
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Z].北京:中华书局,1998.
二级参考文献
62
1
葛晓音.
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历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89(2):101-120.
被引量:16
2
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A]..见《范文正公集·附录》[C].,..
3
《六一诗话》.
4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61页
5
《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第9138页
6
《朱子语类》卷一二九.
7
《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27页.
8
王称.《东都事略》卷一八《范质传》,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9
《资治通鉴》卷二九一,中华书局,1956年,9511页.
10
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中华书局,1984年,65页.
共引文献
1
1
雷恩海,苏利国.
崇经重史 惟真惟实——王若虚文学观与其经学、史学思想的辩证关系[J]
.甘肃社会科学,2010(4):219-223.
被引量:2
1
田文进.
构筑理性基石上的心之“桃花源”——简论苏轼和陶诗的艺术特色[J]
.青年文学家,2012,0(24):30-30.
2
刘偲.
论苏轼和陶诗的意蕴[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3):257-258.
3
高文.
苏轼和陶诗与刘因和陶诗异同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48-51.
被引量:1
4
舒耘华.
从苏轼和陶诗的酒主题看其思想轨迹[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66-67.
5
杨松冀.
苏轼和陶诗三题[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28-33.
6
杨岚.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从苏辙评价看苏轼和陶诗[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8):15-17.
7
韩经太.
宋诗与宋学[J]
.文学遗产,1993(4):74-82.
被引量:2
8
安熙珍.
苏轼“和陶诗”二题[J]
.学术研究,2004(7):133-135.
被引量:2
9
杨岚,焦远东.
苏轼和陶诗系年考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70-74.
10
张建伟.
近三十年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7):16-18.
被引量:1
黑河学刊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