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变局:帝制、共和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 《清帝退位诏书》的宪政意涵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帝退位诏书》对于共和政府的诞生具有重大的法理意义,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起构成民国建国的基本宪法文件。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不只是一场暴力革命,还具有“光荣革命”的性质,在大清王朝和中华民国之间存在一种历史连续性。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南北妥协的结果,这种妥协的积极意义非常明显:它结束了南北对抗状态,有利于政权的和平过渡;《清帝退位诏书》中有关“五族共和”的宣示客观上发挥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有利于民国政府抵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离活动。但妥协性意味着革命的“不彻底性”,民初时期的宪政争衡表明,中国的“光荣革命”引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后遗症,中国最终不得已走上更为激烈的革命道路。
作者 郭绍敏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3-926,共24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1

  • 1“参议院为选定临时大总统致袁世凯电”(1912年2月15日),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页83.
  • 2“欧报对于中国革命之舆论”,载《辛亥革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页497-498、508.
  • 3《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245号(1940年4月3日),页11.
  • 4“孙文为推荐袁世凯致参议院咨”(1912年2月13日),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页81.
  • 5"孙文为引退复袁世凯电"(1912年2月13日),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页81.
  • 6"致南京代表团电"(1912年1月12日),载《伍廷芳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页437.
  • 7"致孙文电"(1912年1月28日),载《伍廷芳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页460.
  • 8“袁世凯等为改定国体致各督抚等电”(1912年2月13日),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页79.
  • 9“决不容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领土-西藏”(新华社社论,1949年9月2日),载金炳镐主编.《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第一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405.
  • 10周恩来.“新民主主义的民族政策”(1949年9月22日),载金炳镐主编.《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第一编),页414.

二级参考文献67

同被引文献3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