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舆论引导模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Ill现代社会把人们置于一个被媒介信息包围的文化之中,
作者
方延明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前哨》
2011年第10期17-19,共3页
Press Outpost
关键词
舆论引导
新媒体
精神文化生活
国家文化软实力
民族凝聚力
模型
艺术
综合国力竞争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负责人培训材料汇编》,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年.
3
[美]尼葛洛庞帝著 胡泳 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年2月版..
4
葛玮.
公众崛起:社会治理的新环境[J]
.理论学刊,2009(6):72-77.
被引量:15
5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陈国明,赵晶晶.
论全球传播能力模式[J]
.浙江社会科学,2006(4):131-139.
被引量:23
2
[法]塔尔德,[美]克拉克.传播与社会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Mark Wheeler (1997), Politics and Mass Media, Oxford: Blackwell.
4
Kounhauser, William, 1956, The Politics of Mass Society, Free Press, Glencoe, Ⅲ, 1959.
5
[美]J.F·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6
[美]巴希尔·戈特.今天的资本主义已经走到末路[N].参考消息,2008-10-09.
7
[美]塞·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8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
共引文献
51
1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的“比特叙事”[J]
.文艺争鸣,2004(6):81-83.
被引量:6
2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本体论纲[J]
.文学评论,2004(6):69-74.
被引量:38
3
孙发友.
网络时代与记者的网络意识[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1):12-13.
4
梁国伟.
绽出在电视媒介形态中的时间意识[J]
.当代电影,2006(1):119-123.
被引量:5
5
胡之骐,何英.
拥有与匮乏——重庆市中学生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情况调查[J]
.青年研究,2006(2):26-32.
被引量:1
6
廖祥忠.
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91-93.
被引量:8
7
李红秀.
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J]
.文艺争鸣,2007(4):26-30.
被引量:2
8
徐智鹏,吕鹂慷.
制作模式、媒介定位:网络影像的呈现空间与疆界[J]
.当代电影,2008(2):126-128.
9
佘文斌.
网络传播的技术逻辑与人文反思[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2):126-128.
被引量:11
10
邱秉常.
虚拟与现实—数字艺术的视觉传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2):152-15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李喜镟.新媒介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J].探索与争鸣,2011(12).
2
刘治军.
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微博舆论引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12(9):18-20.
被引量:10
3
喻国明.
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价值[J]
.人民论坛,2011(A12):9-11.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1
1
陈韦宏.
浅议高校官方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大学生舆论引导方式变革[J]
.科教文汇,2013(8):179-179.
1
孔令娥.
电子时代的馆际互借[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8(4):55-58.
被引量:12
2
张伟民.
文化软实力与出版体制机制创新[J]
.出版发行研究,2007(12):9-14.
被引量:1
3
董中锋.
出版业与文化软实力[J]
.出版发行研究,2007(12):14-18.
被引量:3
4
业界聚焦[J]
.新疆新闻出版,2007,0(4):6-8.
5
王春生.
论图书馆事业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
.全国新书目,2008,0(6):79-81.
6
卢稳超.
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J]
.赤子,2014(7):46-46.
被引量:1
7
谢国明.
准确把握传媒发展趋势 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J]
.新闻战线,2012(1):1-1.
8
潘平.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方法与艺术[J]
.新重庆,2011(1):16-17.
9
唐琳.
ILL实验室:以服务之名[J]
.科学新闻,2014(4):38-39.
10
杨锐.
网络时代馆际互借的成功范例——OCLC ILL[J]
.图书馆杂志,2001,20(1):37-38.
被引量:6
新闻前哨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