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意象派诗歌的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和意象派诗歌在诗歌意象理念、构建上有契合及相异之处:二者都主张简洁、直观,诗歌应体现意象。意象并置、叠加、复合等手段在诗歌创作中加以体现;相对于意象派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更尊重传统、更感性化,意象的构建更密集、更富于跳跃性和个性化。
作者
刘晶辉
机构地区
山东英才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99-100,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派诗歌
意象并置、叠加、复合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谢艳明.
中英诗歌视觉意象的美学解读[J]
.外国语言文学,2006,23(1):53-56.
被引量:11
2
刘介民.
比较意象诗学[J]
.学术研究,2004(6):123-128.
被引量:5
3
李伟民.
简析意象派诗歌[J]
.当代外国文学,1989,10(4):174-176.
被引量:3
4
汪玉枝,谢丹焰.
中国古典诗歌成就了庞德[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9):103-105.
被引量:1
5
田朝绪.
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
.外语研究,2003,20(4):34-39.
被引量:14
6
唐德斌.
从意象看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7):92-95.
被引量:2
7
罗朗.
意象的中西合奏与变奏——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差异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69-7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孙宏.
论庞德的史诗与儒家经典[J]
.外国文学评论,1999(2):20-30.
被引量:7
2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5
3
赵毅衡.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影响的几点刍议[J]
.文艺理论研究,1983(4):23-30.
被引量:13
4
张强.
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1):38-44.
被引量:31
5
庞德.回顾[A]..二十世纪文学评论[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
袁行霂.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
.文中出现的英语诗句,如果没有特别加注的话,皆出自Richard Ellmann编的Norton Anthology of Modern Poetry.W.W. Norton & Company[Z].,1973..
8
黄晋凯.象征主义·意象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8-39.
10
赵毅衡.远游的诗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
38
1
刘燕,周安馨.
“愁”之“流”——《神州集》中sorrow与river的词频数据分析[J]
.翻译界,2021(1).
被引量:1
2
张俊.
诗歌意象创造的人际意义视角[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424-427.
被引量:3
3
黄秀敏.
意象主义——英美现代诗歌之滥觞[J]
.作家,2008,0(10):89-90.
4
丁志斌.
《地铁车站》与《天净沙·秋思》的视觉意象美[J]
.作家,2008,0(18):66-67.
5
李丹,李枝盛,龚方青.
中西意象诗比较之浅论[J]
.延边党校学报,2009,24(5):96-97.
6
周湘萍.
意境——意象派诗歌难以企及的境界——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审美比较[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2):84-87.
被引量:2
7
张丽.
The Jewel Stair’s Grievance(《玉阶之怨》)视觉意象的美学解读[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23-123.
被引量:1
8
宁顺青.
论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及其创意翻译[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50-52.
9
王晓惠.
空间合成理论和汉诗英译的意象传递策略[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83-85.
10
林莺.
从意象看中国汉字文化内涵和英美意象派的诗歌[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1):28-29.
被引量:1
1
刘密.
对《古船》泛象征化倾向的估价[J]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73-75.
2
张诗剑.
第五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文选·华文新诗断想[J]
.诗刊,2000(11):55-56.
3
安杉.
王朔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J]
.北方文学(下),2011(7):23-23.
4
刘松林.
散文诗短论[J]
.散文诗,2002,0(8):1-1.
5
陈思侠.
时间重新开始——读胡志鸿诗歌四首[J]
.北方作家,2008,0(1):64-64.
6
赵平.
向博柏利学创新——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 格子没了 BURBERRY还在[J]
.商学院,2005(6):48-49.
7
耿林莽.
耿林莽近作[J]
.翠苑,2016,0(1):4-8.
8
刘志慧.
《喜福会》中的会话含义及其折射的中美文化冲突[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58-60.
9
雷蕾.
由《透明的红萝卜》论人的异化[J]
.神州,2013(33):20-20.
10
罗双.
女性文学中的父权制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2):331-332.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