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三个关系维度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学接受是文学的效果和产生基础,文学形式是文学存在的标识与构形,意识形态是社会对文学及接受的组织,也是文学进入社会的现实方式与途径,它们是一个文学事件出现的基本关系系统。它们作为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三个基本关系维度,是由现代文学理论方向即沟通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当代我国文学理论存在特点即个别研究与综合研究的分离、文学本性认识的深化即"关系性"存在等方面决定的。
作者 陈长利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9期137-141,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文学接受 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JGG10149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联邦德国]H·C·姚斯,[美国]R·C·霍拉勃.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36-453,404.
  • 2[美]希利斯·米勒.文学理论的今天的功能[M].[美]拉尔夫·科恩主编.程锡麟等译.文学理论的未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23,123,124.
  • 3[英]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德·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刘象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4[英]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M].商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 5朱立元.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 6[美]理查德·罗蒂.后形而上学希望[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 7[英]华康德,[法]布迪厄.李康,李孟译,邓正来校.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8[日]广松涉,彭曦,何鉴译.存在于意义--事的世界观之奠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 9南帆.关系与结构[M].长春: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 10[德]I·康德.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6.

共引文献60

同被引文献14

  • 1[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M].盛葵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50.
  • 2[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 3[法]达维德·方丹.诗学--文学形式通论[M].陈静,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 4[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1卷[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5王一川.语言乌托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 7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第3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 8[美]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M].张月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 9[英]休谟.人性的高贵与卑劣--休谟散文集[M].杨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 10[德]弗里德里希·阿斯特.诠释学[M]//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