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龙勃罗梭与托尔斯泰之争看实证主义犯罪学

Review on positivism criminology through the argument between Lombroso and Tolsto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重新审视实证主义犯罪学及其价值,分析比较龙勃罗梭与托尔斯泰的学术理念。分析认为,天生犯罪人论不过是一个以社会防卫论为刑事政策指向的庞大学术工程的开端。并认为,实证主义犯罪学通过批判过往的刑事理论,彻底扬弃了以报应为核心的刑罚观;将关注的重点从犯罪行为转向了承受刑罚之痛的主体——犯罪人;进而提出了革命性的犯罪人矫治理念。 In order to reconsider prositivism criminolog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cademic Lombroso and beginning of a Tolstoy.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rn criminal theory is nothing more grand project aiming at a criminal policy of social defense. Through criticizing ideas of than the the old criminal theories, the positivism criminology has maken a complete break with the retribution theory, changed the research point from criminal behaviors to criminal men, and finally developed the revolutionary idea of criminal treatment.
作者 李想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3-120,共8页 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华东政法大学2010~2011年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项目(101022)
关键词 龙勃罗梭 托尔斯泰 实证主义犯罪学 天生犯罪人 Lombroso Tolstoy positivism criminology born crimi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第2卷[M].2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 2北御门二郎.复活と私(ぁとかき)[M].东京:东海大学出版会,2000.
  • 3草婴.我与俄罗斯文学:翻译生涯六十年[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 4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欧美作家论列夫·托尔斯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 5龙勃罗梭 黄风译.犯罪人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22.
  • 6吕大刚,邢方亮,张世海,王光远.基于神经模式识别的建筑结构选型方案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12):1418-1421. 被引量:8
  • 7吴宗宪.西方犯罪学[M].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 8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40-441.
  • 9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10保罗·约翰逊.所谓的知识分子[M].杨正润,泽.台北:究竟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6

共引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