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在场与缺席”的思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设计创作过程是设计师在场的过程,一旦设计活动终结,设计师便随之缺席。也唯有设计师缺席,受众(或是作品的解读者)才能入主,所以说,受众的再发现(在场)与原设计作品作者的消失(缺席)是个既矛盾又相随的过程。二者不能置于一平行的层面,否则作品必将失去本身的意义。这么说吧,赋予设计作品一位作者,便是强加给作品一种无形的枷锁。
作者 刘庆林
出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8-80,共3页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特里.伊格尔顿.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王逢振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2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M].怀宇译.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 3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4雅克·德里达.解构与思想的未来[M].杜小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7.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